理论教育 模型检验和修正技巧

模型检验和修正技巧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测量模型的检验就是对观测变量与相关潜变量之间关系检验的过程。表4-8测量模型内在结构配适度检验结果3)路径系数检验为验证理论模型中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路径系数检验。表4-10结构模型路径估计及检验值由表4-10可以看出,四条路径系数仍然不能满足显著性水平的要求,因此继续删除最不显著的路径,即路径PR←RE。表4-11结构模型路径估计及检验值由表4-11可以看出,所有的路径系数均已达到显著性水平。

模型检验和修正技巧

1)模型初步估计与检验

将本研究收集到的案例数据导入AMOS 21,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理论假设模型(图4-5)进行初步估计,标准化的模型估计结果如图4-6所示,图中符号含义同上文。模型中只有政治风险后果一个内生潜变量,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为政治风险的经济损失(Economic Losses,EL)、时间损失(Time Losses,TL)以及人员伤亡(Personnel Casualties,PC)。其他潜变量均是对政治风险后果直接产生影响的外生潜变量。

由拟合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存在问题。首先,EP与EE、SS、GQ、RS之间的协方差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1,说明EP与EE、SS、GQ、RS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应考虑将EP删除。其次,CC的两个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均不满足要求,说明该因素的两个观测变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问题,应考虑删除。再次,EE和GQ对PR的路径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且二者间的协方差系数为1,说明二者间存在较大的共线性,应考虑将删除二者其中之一。最后删除负荷过小的观测变量(包括RS2、GQ1、SS3、RE3、RE4、RE5、RE6、RC3、RC4、RC5、RC6、PC)。得到初次修正模型,并再次运行模型,得到图4-7,其中(a)为删除潜变量EE的拟合模型,(b)为删除潜变量GQ的拟合模型,二者的拟合度指标见表4-7。

图4-6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路径模型初步拟合

图4-7 初次修正后的模型拟合结果

表4-7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标

由表4-7可以看出,模型(a)的各方面拟合指标都优于模型(b),且均可以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所以接下来选择模型(a)作进一步分析。

2)测量模型内在结构配适度检验

通过检验测量模型的内在结构配适度,再次修正模型以提高模型的拟合度。对测量模型的检验就是对观测变量与相关潜变量之间关系检验的过程。初次修正模型共包含6个潜变量和14个观测变量,计算各变量的检验值,如表4-8所示。可以看出,所有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GQ、SS和RE的组合信度大于0.7;RS、RC、PR的组合信度大于0.6,且非常接近0.7。总体而言,测量模型满足内在结构配适度要求。

表4-8 测量模型内在结构配适度检验结果

3)路径系数检验

为验证理论模型中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路径系数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标准化系数及相关检验值如表4-9所示。

表4-9 结构模型路径估计及检验值(1)

(www.daowen.com)

由表4-9可以看出,所有的路径系数均达不到显著性水平的要求,因此需要删除部分不显著的路径。对于路径的删除,每次只能删除一条,因为一条路径的删除可能会对其他的路径产生影响,并且,每一条路径的删除,都不能与理论相违背。首先删除最不显著(即p值最高)的路径,即路径PR←SS。得到新的路径模型,其路径标准化系数及相关检验值如表4-10所示。

表4-10 结构模型路径估计及检验值(2)

由表4-10可以看出,四条路径系数仍然不能满足显著性水平的要求,因此继续删除最不显著(即p值最高)的路径,即路径PR←RE。得到新的路径模型,其路径标准化系数及相关检验值如表4-11所示。

表4-11 结构模型路径估计及检验值(3)

由表4-11可以看出,所有的路径系数均已达到显著性水平。修正后模型如图4-8所示,其各项拟合指标情况如表4-12所示,可以看出,经过对模型的修正,各个拟合指标都达到较为良好的水平,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际观测到的变量关系。

图4-8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路径最终拟合模型

表4-12 最终拟合模型拟合度指标

4)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路径模型结论分析

从最终拟合模型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东道国母国关系、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以及项目风险应对能力与政治风险后果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较好的东道国母国关系、较高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以及较强的项目风险应对能力可以显著降低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的不良后果。其中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的系数绝对值最大,说明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政治风险后果具有最大的负向作用。

(2)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度以及项目风险暴露并不能直接对政治风险后果产生显著影响,而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进而间接影响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后果。

(3)其中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度主要通过影响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间接影响政治风险后果,即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性与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共变关系,这与本书3.2.1节影响因素识别中对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度的阐述是一致的。

(4)项目风险暴露主要通过影响项目风险应对能力来间接影响政治风险后果,即较高的风险暴露会制约项目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较强的项目风险应对能力可以弥补项目风险的暴露。

(5)由东道国母国关系和其他几个潜变量的共变关系可以看出,与中国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大部分呈现出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低、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度差的趋势。但同时与东道国政府较为紧密的联系也降低了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暴露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