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理实践导入的启示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管理实践导入的启示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依据员工积极前摄行为激发模式,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激发策略,在管理实践导入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在营造支持性组织氛围过程中,需要对支持程度予以合理控制企业在向员工提供制度支持与领导支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支持程度。但是,倘若企业对于员工支持过度的话,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问题。

管理实践导入的启示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本研究依据员工积极前摄行为激发模式,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激发策略,在管理实践导入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营造支持性组织氛围过程中,需要对支持程度予以合理控制

企业在向员工提供制度支持与领导支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支持程度。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较低,可能会降低其工作主动性,不利于积极前摄行为的产生。但是,倘若企业对于员工支持过度的话,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会激励个体创造更好的绩效。由于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工作复杂性在增强,员工面临的工作任务的挑战性也是与日俱增,所以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工具性支持的过程中,可能就会陷入两难境地。既需要为员工提供资源支持与指导,但是如果对其过度支持的话,从长远上看,又不利于其工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管理者在向员工提供各种支持时,要时刻注意支持程度的问题,这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难题,从管理二重性层面分析,这也体现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

(二)企业对于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激发工作不能搞“一刀切”

企业员工表现出积极前摄行为的激发工作要避免极端化。其一,不能过分要求每名员工必须表现出积极服务行为、建言行为等,因为积极前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员工自发的行为,是出于主动自愿的,所以,管理者不能强行要求下属必须表现出此类行为,而是要通过营造支持性组织氛围、工作方式的革新等措施,增强员工的超角色自我效能、柔性角色导向等内在动机状态,唤起员工的积极前摄行为意识,使其自觉达到组织的期望;其二,企业需要关注职位类型与积极前摄行为具体类型的匹配,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管理工作上有所侧重,增强员工积极前摄行为激发工作的有效性。(www.daowen.com)

[1]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 Sowa, D.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6(71):500-507

[2]Bandur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3)191-215

[3]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的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7

[4]Choi, J.M.Chang-orient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effects of work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ven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7(28):467-4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