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亚洲茶叶市场潜力及特点

亚洲茶叶市场潜力及特点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大多数人认为中国茶品种多、品质优、历史久,是茶中精品,中国茶在阿联酋有市场潜力。巴基斯坦也是茶叶进口大国,进口仅次于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茶叶市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茶叶消费量随人口增加而增加。巴基斯坦主要消费红茶,主要进口国为肯尼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等国家。立顿公司占60%的市场,黄色包装茶叶遍布大街小巷。印度茶叶种植最早市场化,有一定的规模。

亚洲茶叶市场潜力及特点

阿联酋。是个卖茶的好地方。人口300万,年人均消费量为8千克。年进口量逐年略有增长,税率为4%。主要是红茶,袋装茶以硬纸盒包装的印度品牌为主。但大多数人认为中国茶品种多、品质优、历史久,是茶中精品,中国茶在阿联酋有市场潜力。进口茶叶的80%用于转口到伊朗、巴基斯坦、独联体。年进口茶叶4万多吨(印度1.98万吨,占35.4%,斯里兰卡1.44万吨,中国只占6.6%),8100万美元;转口2.16万吨,4300万美元;国内消费1.91万吨,3800万美元。阿联酋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地之一。全国有3000家咖啡厅,咖啡厅增加是茶叶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人口1725万。全民都喝茶,茶叶非常普及,不喝绿茶,喜喝红茶;不喝泡的茶,只喝煮的茶,主要是因为煮的茶比冲泡的味道浓,口味重。政府、企业有专门负责煮茶的工人,公共场所饭店、餐厅有茶供应。随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复苏,茶叶需求将加快增长。随着茶叶功能的传播,中低档绿茶进口数量在增长。

科威特。人口196万。由于全境被沙漠覆盖,气候炎热,最高温度52℃。喜欢喝“浓、强、鲜”的红茶,冲泡或煮红茶掺牛奶、糖,很少喝绿茶。一个普通人,从早到晚,饮三五次。对茶叶要求质优良、包装精美,而且标有阿拉伯文、有条形码、卫生合格、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以前,对绿茶还比较陌生,随着交往的广泛,人们对低档绿茶也开始有兴趣。

土耳其。人口5242万。喜爱喝红茶。煮茶是饮茶的主要方式,用一大一小两个壶,大壶烧水,小壶泡茶后再煮片刻,分到各人杯中再加糖,搅拌数下就可饮用。土耳其的茶馆,是都市与农村的社交场所,有传播中心的功能。人不可一日无茶,一早起床,甚至还没刷牙、洗脸,就先喝一壶茶,揭开一天生活的序幕,并且喜欢当客人的面夸耀自己煮茶的功夫。茶汤色泽透明、香味扑鼻、口味醇厚为上,茶汤呈暗黑色、香味不纯则不好。煮茶用铜壶,燃料木炭。到处有茶馆,点心店也兼营茶叶。茶馆的服务员,手托托盘,在上面放一杯茶,挨门挨户地给店铺送茶。在茶馆对面或附近工作的人,吹声口哨、吆喝一声、打个手势,服务员就会把茶送到。在车站和码头,也有红茶供应。在学校、机关、企业,都有专人煮茶、卖茶、送茶。

巴基斯坦。人口1.4亿。巴基斯坦也是茶叶进口大国,进口仅次于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茶叶市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茶叶消费量随人口增加而增加。二是茶叶消费的群众性,在巴基斯坦,茶叶消费在普及程度上是任何饮料不可相比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基斯坦茶叶进口每年在11万吨左右,到2002年和2003年进口有所下降,2003年仅为9.9396万吨。巴基斯坦主要消费红茶,主要进口国为肯尼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等国家。

由于是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天气干燥炎热,多食牛羊肉和乳品,严格禁酒,普遍爱饮茶,有“以茶代酒、以茶消腻、以茶提神、以茶为乐、客来敬茶”的饮茶习俗。主要喝红茶,一般用煮法饮茶。用过滤器滤去茶渣,将茶汤倒入杯中加牛奶、糖。每家都有一套完整的茶具,饮茶时也配点心。1972年进口4万吨;1982年进口7.25万吨;1984年进口10万吨,其中绿茶三五千吨,居世界前列;1993年,进口12.4万吨;2000年之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人均1.1千克计算,总量为15万吨以上。年人均饮茶1400杯,年人均消费量1—5千克。不足万人的小镇,有茶馆20多家,街头、作坊到处都有饮茶的人。进口业务主要由外商立普顿、勃洛克邦、民族商依思巴哈尼等三四家大茶商所垄断,少数则由聚居于卡拉奇、求迪巴扎的三四十家中小茶商经营。其销售方式主要采取:进口的茶叶经拼配包装后,转售给500多家茶叶批发商,然后再卖给众多的零售商而见于市场。立顿公司占60%的市场,黄色包装茶叶遍布大街小巷。本土最大的进口商是TAPAL公司,总部在卡拉奇,员工500人,有两座大型茶叶加工拼配包装厂。年进口2万—3万吨,有红、绿、花茶。生产袋装茶叶品种有:Chenak Kfnya Dust,200g装,纸盒,44Rs/盒;Family Mixture,200g装,51Rs(碎一末);Danedar Black Tea,200g袋装,53Rs(碎三);Mezban Premier Dust,硬纸盒,61Rs;Manedar Leaf Tea,200g盒装,59Rs;Jaminegreen Tea,条盒袋泡茶,每盒25袋,每袋2g,40Rs;塑料瓶装茉莉花茶,100g,60Rs;纸盒装绿茶,每盒10小袋,每小袋50g。所有外包装均印有乌尔都文和英文,将茶园、工厂、冒着热气的茶杯、披着头巾的阿拉伯少女与醒目的“TAPAL”文字商标印在一起,极富浓厚的民族色彩,有强烈的吸引力。街头茶叶店,用20cm×30cm的塑料箱,放红茶和绿茶。有印度尼西亚、卢旺达、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的红碎茶(仅稍筛分尚含筋毛),140Rs/kg;混合粉末茶,170Rs/kg;肯尼亚同样外形的粉末茶标价250Rs/kg,比前者高出50%。绿茶价格为150—200Rs/kg。有茶商对花茶、绿茶和低档红碎茶感兴趣。往年,卡拉奇的小茶商每年从重庆、安徽和江西进口CTC红茶,每次量20—30吨,到岸价为400—500元/吨,比肯尼亚的红茶1700元/吨低得多。中国红茶主要作了配料。现在,由于中国的CTC效益低下,所以供应链断裂。

印度。年产茶叶84万吨,内销55万吨,人均0.6千克。以红茶为主,奶茶中放羊奶,茶奶比是1∶1。还有的喝“调味茶”,在上面的茶中加一些生姜片、茴香丁香肉桂槟榔豆蔻,招待客人时常配有水果和茶点。印度茶叶种植最早市场化,有一定的规模。其中规模在120亩的茶园占88%,规模在6000亩以上的占2.5%。2005年茶叶产量89万吨,产值30亿美元,其中75%来自种植,25%来自茶叶加工。从事茶业和辅助就业人口260万,茶叶出口创汇3.92亿美元。在红茶及其加工技术方面与中国相比,较为先进。

新加坡。人口400万。1987年,出现了第一家茶艺馆,如今有35家大小茶馆,仅“唐人城”的牛车水就有18家。

马来西亚。人口2270多万。主喝“拉茶”,传自印度,与奶茶相似。茶艺盛行,吉隆坡有几十家茶艺馆。那里终年高温多雨,四季如夏。现有茶园面积3000公顷,产量6500吨,红茶占80%,年出口量800—1000吨。从中国进口一些绿茶。全国只有一个旅游茶园,面积200亩,在海拔1524米之高山,只销绿毛茶。价格每千克人民币120元。华人茶馆很多,一般都卖茶叶、茶书、茶具、茶点和饭,饮茶习惯和福建相似。吉隆坡档次高且有影响的茶馆首推紫藤茶园,经营方式主要是会员制,有几千个会员,在其他州已发展了很多家分店。这里注重中国茶文化,中国茶,中国画,装饰与茶有关,饭菜都与茶有关。饭用茶水煮,菜里放茶叶,价格不菲,但高朋满座、宾客如云。华人爱喝茶,爱坐茶馆,坐在四面透风的大棚中,一壶六堡茶可坐几个小时。喝茶不光为解渴,主要为谈生意,几杯茶下肚,生意就谈成了。中档茶馆供应的是“楚留香”,是中档乌龙茶。70—80马币/350克。马来族人占1/3,以喝咖啡为主。马来印度人爱喝加了佐料牛奶、姜汁、香草和糖的红茶,称“拉茶”。茶叶进口来自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茶类有乌龙茶、六堡茶、红碎茶、黑茶、普洱、工夫红茶和少量绿茶如黄山毛峰等,年进口总额1000多万美元。茶叶经销商多,有老字号的,也有新茶商,主要是华人。(www.daowen.com)

日本。人口1.23亿。人均茶叶消费量是中国的3倍。中国乌龙茶前20年曾经风靡日本,现在日本正流行绿茶,预计10年后日本将流行红茶。日本绿茶消费量10.8万吨、乌龙茶2.8万吨、红茶1.5万吨,人均消费量为1.2千克;日本茶饮料消费为475万吨,占世界茶饮料消费30.2%,销售额为800亿—850亿元,居第一,但茶叶直接用于冲泡的数量有下降趋势。1970年,日本人均消费绿茶527克,1998年下降为388克,在30年中,减少了25%。中国绿茶饮料也走俏日本。2002年开始,日本茶农开始要求政府阻止中国茶叶进口。1999年是1.2万吨,2000年是1.43万吨,2001年是1.77万吨。2004年是2008吨。进口单价为365日元/千克,导致当地茶叶比以前便宜了40%以上,日茶价格跌到了400日元/千克,茶农们为此叫苦连天。进口中国绿茶略有增长。

韩国。人口4500万。主销茶类是绿茶,少量乌龙茶,普洱、黑茶有增长趋势。两者占到95%,红茶仅占5%。Lipton、Ahamed、Fortnum、Masont、Twings是主要品牌。袋泡茶占70%—75%。点茶、抹茶、叶茶并存。随着茶艺馆的兴起,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也逐渐流行开来。每年茶叶消费1500—2000吨。绿茶饮料在40岁以上的人中非常普及,而年轻人则更偏爱碳酸饮料。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1克增长到1990年的8.7克,1998年达到40克,2000年60克,2001年80克,2002年100克,2005年150克。按480万人计算,2005年消费7200吨。65%的茶叶通过批发商,16.4%在超市,6.3%在百货商店销售。韩国年产茶1500吨。市场上的茶价高,相当于中国的一级上档炒青绿茶的小包装价格为人民币2000—2500元/千克。进口税绿茶为500%,红茶为200%。茶叶加工以一家一户的小茶厂为主,设备只有杀青锅2—3只,30型揉捻机1—2台,炒茶锅1—2只,焙茶复炒锅1—2只,全程均为手工操作。大多数小茶厂年产茶不过5吨,以炒青绿茶为主,口味要求带栗香或足火香,在制品不着地。韩国茶人联合会有会员50万人,由生产者、教育、茶艺、佛教界人士组成。懂得茶叶生产且能在第一线指导的技术人员十分缺少。韩国无茶校,大学里设有茶叶专业研究生班,但只学茶的历史文化和泡茶艺术,韩国没有专业的茶叶机械厂,成套茶机全靠进口。

伊朗。人口5300万。主要消费红茶,年均消费量为3.6万吨(进口量为1.531万吨),但10年来仅增长6.4%。从来没有人像伊朗一样,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全国,茶客啜茶、抽水烟、闲聊、交朋友、谈生意,许多人一天至少喝十五六杯。因为伊朗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提神、健身、醒胃、清肠,全靠它。伊朗本国有少量茶叶生产,其技术与设备主要依靠进口。

缅甸。人口4000万。缅甸人很喜欢喝茶,早午晚餐都在茶座、茶餐厅解决,一天喝上三五次茶是常事。以锡兰茶加奶为主,由小玻璃杯或瓷杯由瓷盘盛着。茶叶经销商主要是华侨

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030万。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年消费2650克,居世界第四。年进口量为2.5万—3万吨。中国占60%,伊朗占25%,斯里兰卡占4%。进口的20%是包装茶,斯里兰卡占30%,印度占20%。中国100%为散茶。以消费绿茶为主,占70%—75%。红茶主要在首都塔什干市饮用。散装茶占93%,袋泡茶占7%。70%—75%的散茶为大叶茶,25%—30%为颗粒茶。茶叶品牌有200多种,大部分为进口和合资的。如Ahmad、Impra、Beta、Lipton、Beton、中国的塔什干绿茶、Jaftea、Brookbond。零售商店和自由市场有散茶,品种杂,外观和品质都不高。在乌兹别克斯坦,茶叶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自2002年2月起,取消了10%的进口关税,竞争加剧。从事进出口的企业有30家,分三类:第一类是大的茶叶加工企业3—4家,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保护商标和防止假冒;第二类是小型加工和分装企业,不同进口商直接打交道,只从大进口商批发;第三类是直接进口和销售包装茶的企业。由于购买力不高,质量不高、价格便宜的中国茶、伊朗茶、越南茶、印度尼西亚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阿富汗。人口1550万。阿富汗人普遍有饮茶的习惯,人均消费0.95千克,总量1.5万吨以上,全部依靠进口。

泰国。人口5500万。泰国人正在改变他们的口味,由过去的碳酸饮料爱好者转为健康饮料消费者,如果汁、牛奶和绿茶。根据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统计,碳酸饮料负增长,牛奶增长2%,果汁、绿茶和功能性饮料增长在两位数。占统治地位的是泰普克食品公司,该公司认为茶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投入生产,将其在绿茶市场的份额提升到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