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研究

当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研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基本的价值规定就是其主体性,这不仅意味着每个人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而且这些人能够通过民主体制共同自主决定甚至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公共事物。正是在公民含义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公民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独立人格为宗旨的,让其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学校公民教育的不足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需要对我国的公民教育问题进行标本兼治。

当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研究

“公民”作为一个词汇最早源于古希腊,通常拥有政治法律两种特性。亚里士多德指出,具有理性讨论公民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而只有自由人才具有这种理性的选择能力。[64]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公域”与“私域”的划分出现,公民作为一个个体,其实是相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言的概念。公民基本的价值规定就是其主体性,这不仅意味着每个人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而且这些人能够通过民主体制共同自主决定甚至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公共事物。[65]有学者认为,公民是与臣民、私民相对的概念,但是我国自古以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这就导致历史上我国并没有真正的公民教育。正是在公民含义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公民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独立人格为宗旨的,让其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从本质上看,公民教育就是为了使公民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以便满足特定的国家需要,而由政府组织及其全社会来实施的一种教育。由此可见,公民教育并不是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主要是通过教育手段,使社会主体具有社会责任和公共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能够培养出认同和支持各国统治阶级的人,本质上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66]公民意识与当前我国的一些传统意识存在矛盾,甚至是处于被排斥的境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公民意识教育处于薄弱的地位。学校公民教育的不足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需要对我国的公民教育问题进行标本兼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