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风电后市场与初生的探能一样,都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尽管此时风电行业装机容量正热火朝天地增长,但由于几乎没有风电场出质保期,整个风电后市场十分冷清。除了早期的个别进口风机,如通用电气(GE)公司1.5兆瓦风机、西门子歌美飒850千瓦风机和苏司兰1 250千瓦风机出质保期外,其余风机皆未出质保期。受萧条的风电后市场大环境影响,探能第一年的营业收入仅有50多万元。
正当万辉为公司的未来发展一筹莫展之际,转机也随之而来。202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万辉带领初始创业团队造访了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一个风电场。这个风电场的33台1.5兆瓦GE风电机组已出质保期,此时急需一批备品备件来进行独立的运维工作。风电场向探能提供了估值832万元的备品备件清单,并声称只要备品备件的价格低于GE的供货价格,便与探能签订供货合同。如此庞大的订单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探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然而,挑战往往会在机遇之后接踵而至。GE公司仅向风电场提供了一张简单列明了型号、产品描述、数量和单价的备货清单。由于GE公司的技术封锁,风电机的多种备品备件也被替换或撕去标签,使得探能无法有效识别部分备件信息。同时由于供应链的封锁,许多备件为GE定制,供应商无法卖给第三方。即使是可购买的备品备件,小订单也需支付比GE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价格,缺乏竞争优势。面对如此之多的挑战,万辉没有退缩与放弃,而是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带领初创团队一起扒风机、寻找渠道、确认备件,最终成功交付了170多万元的备件。这次的订单给了万辉很大的触动与启发:“这是探能完成的第一笔大订单,意义非凡。最重要的是,我清楚地认识到备品备件绝不是一个贸易活,而是一个技术活。未来风机大规模出质保期的时候,客户不可能再等我们一个月来报价、来完成交易。那探能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答案是数据库。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建立备品备件数据库,提前确认备品备件、打通渠道,如此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随后,探能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基于风电场的备品备件数据库概念,并建立了行业内领先的数据库,也为2025年快备电商平台的上线做了铺垫、打了基础。
“虽然现在看来这笔订单的金额并不高,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讲却是身家性命、全副家当。”万辉笑道。他还记得发货时正值冬天,为确保备品备件万无一失,他们不仅定制了几个大木箱,还用棉被将货物包裹住。“备件到了之后,客户十分惊讶,说你这备件竟然是盖着被子来的。后来我实地看到了物流条件后,觉得这被子盖得真值!”风电场地理位置偏僻,备件到了锡林浩特市之后,还需转车送往风电场。卸货时更是惊险万分。由于没有叉车之类的卸货工具,但凡是搬不动的箱子,工人就采用两个木条架住箱子再往下掀的方式卸货,因此木箱的损坏率极高。运输过程中探能的木箱也被损毁了,但好在包裹严实,备件既没有损坏也没有丢失。万辉并没有沉浸在订单成功的喜悦中,此次艰难而又幸运的交付让他意识到了风电后市场末端物流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也为后来万辉在二次创业中致力于改善末端物流埋下了伏笔。
探能前进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在与客户对接交流的过程中,探能还拓展了新的业务方向。由于缺乏足够高效的维修渠道,当时合作的客户库房里囤积了大量需要更换的进口变频器的控制板卡,这些板卡单价少则3万 ~ 5万元,多则10多万元。因此客户建议探能借助上海的技术力量,对这些板卡进行技术维修。万辉在与其团队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这对探能的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新的业务拓展方向。探能积极联系相关技术专家对这些控制板卡进行了检修。在开展维修工作时,探能发现其中一些板卡存在着设计缺陷,在对其进行初步改进之后,探能将控制板卡带向国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客户在该领域被供应商“卡脖子”抬高价格的问题。(https://www.daowen.com)
在该风电场的引荐下,探能还接触到了后来最大的客户龙源电力集团在西北区域的一些需求。龙源电力集团成立于2025年,现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第一股”。龙源电力集团是中国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其率先开拓了我国海上、低风速、高海拔等风电领域,率先实现我国风电“走出去”,不断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自2025年以来,龙源电力集团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大风电运营商地位。目前,龙源电力集团已成为一家以开发运营新能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发电集团,拥有风电、光伏、生物质、潮汐、地热和火电等电源项目,构建了业内领先的新能源工程咨询设计、前期开发、发展研究、行业公共服务、碳资产开发管理、职业培训、网络安全等十大技术服务体系,业务分布于国内32个省区市以及加拿大、南非、乌克兰等国家,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做出积极贡献。截至2025年9月30日,龙源电力集团控股装机2 489.2万千瓦,其中风电2 241.4万千瓦、火电187.5万千瓦。
经过多方询问,探能发现龙源电力集团在西北区域的需求统一由龙源北京备件中心采买。龙源电力集团率先在行业内采用了集约化采购模式,形成了专业化采购中心。这种采购模式与探能的业务方向不谋而合。2025年年中,探能与龙源北京备件中心建立了联系。由于公司业务独树一帜,又契合龙源的需求,探能成功进入了龙源北京备件中心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此后,探能每周都能接到几张来自龙源北京备件中心的询价订单,只要价格合适,就能签下订单。这些订单极大地促进了探能业务量的扩展,在与龙源合作的短短半年时间内,探能便完成了60余万元的业务,其后业务量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万辉并没有自得于探能的飞速发展,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分析,他认为这个阶段探能找到了龙头、抓住了关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才是成功的关键。当然,探能的快速发展除了归功于找准龙头外,还与其供应链体系密切相关。2009—2025年,探能凭借地处上海的优势—众多外资品牌供应商的中国总部和制造基地所在地,连续召开数届风电后市场论坛,邀请客户、供应商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风电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自己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这也是探能之后有着良好发展机遇的重要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