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及文化意义

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及文化意义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是一项离开长居地到异地的游览活动。旅游活动也带动了包括高星级饭店和旅行服务公司在内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事业的管理主要应当采取经济的办法,即运用价格杠杆和奖惩制度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产业等角度对旅游的文化性进行研究,旅游活动的综合属性得到进一步发掘。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活动归根结底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经济条件和自身的经济属性。

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及文化意义

旅游活动及其社会功能演变需要从历史维度来考察,从旅游在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来认识,见图3-1。旅游是一项离开长居地到异地的游览活动。旅游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旅行活动逐渐增多,旅行变得便捷和轻松,使得人们有心情和心思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旅行之余的游览功能就日益凸显。旅行之余的游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进化缓慢,零散而不具有稳定性,这一进程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接触不同地域风俗文明的过程。只有旅行之余的游览成为旅行的目的的时候,旅游才真正出现,而旅行则成为实现游览的手段,此时的旅游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含义。

图3-1 旅游活动及其产业属性的演变

但现代意义上旅游的开端,比较公认的标志性事件是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居民乘坐火车伦敦曼彻斯特参加禁酒活动观光旅游活动,此活动也开辟了乘坐现代交通方式(火车)团队旅游的标准化运作模式。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旅游活动和全球贸易一起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旅游活动也带动了包括高星级饭店和旅行服务公司在内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旅游活动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经济发展快速国家或地区的大众性消费活动,世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与全球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工业化为大众旅游提供了经济、空闲和技术条件,大众旅游也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工业化。(www.daowen.com)

《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游者的流动以及花费》的论文使旅游经济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旅游活动都具有经济上的主要意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旅游活动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获得外汇收入和促进本国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对旅游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文化事业到经济产业,再到综合性的产业认识过程。

改革开放早期研究者,如刘世杰(1981)认为,旅游事业是一项经济事业。国家对旅游事业的管理主要应当采取经济的办法,即运用价格杠杆和奖惩制度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何建民(1984)较早论述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效益和产业优势。阚沸(1982)论述了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与资本主义国家旅游业的不同点以及要处理的四组关系。闫敏(1999)较早运用投入——产出法和1992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表研究,初步发现“一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性产业的发达程度,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石化等行业”。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旅游业的产业化和国民经济所处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必然联系,只有在进入工业化,尤其是经济进入相当于重化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后,旅游业才可能进入产业化阶段。”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产业等角度对旅游的文化性进行研究,旅游活动的综合属性得到进一步发掘。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活动归根结底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经济条件和自身的经济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