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案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案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指企业的库存商品明细账用什么价格来记账,以及在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上是否反映商品的实物数量。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及经营管理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商品的成本包括商品的进价成本和采购费用。(二)发出商品1.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企业销售库存商品的业务操作与工业企业相同。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案

(一)验收入库商品

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分为购进和销售两大阶段。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指企业的库存商品明细账用什么价格来记账,以及在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上是否反映商品的实物数量。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来划分,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数量金额核算法和金额核算法。数量金额核算法是同时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两种量度对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核算方法,它既可以提供库存商品的数量指标,又可提供库存商品的金额指标。数量金额核算法又可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两种。金额核算法是仅以货币计量对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核算方法。金额核算法又可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及经营管理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在这里只介绍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1.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批发企业采用)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原购进价格记账。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的品名分户,分别核算各种商品收进、付出及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中型批发企业、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及经营品种单纯的专业商店和经营贵重商品的商店。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提供各种商品的数量指标和金额指标,便于加强商品管理。缺点是要按品种逐笔登记商品明细账,核算工作量较大。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商品的成本包括商品的进价成本和采购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计入商品成本,也可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商品购进业务的核算类同于材料购进的核算,按商品的采购成本,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实际支付的货款贷记“银行存款”账户,若商品为验收入库,则可先通过“在途物资”账户。

2.售价金额核算法(零售企业采用)

售价金额核算法又称“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

(1)建立实物负责制。企业将所经营的全部商品按品种、类别及管理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实物负责小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实行实物负责制度。实物负责人对其所经营的商品负全部经济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或小组分户,只记售价金额不记实物数量。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记账,故对于库存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来核算,并在期末计算和分摊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

(4)定期实地盘点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必须加强商品的实地盘点制度,通过实地盘点,对库存商品的数量及价值进行核算,并对实物和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

售价金额核算法主要适用于零售企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大量按不同品种开设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归并为按实物负责人来分户的少量明细账,从而简化了核算工作。

商品购入时,按购入商品的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实际支付的货款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其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二)发出商品

1.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企业销售库存商品的业务操作与工业企业相同。只是在确定商品销售成本时,可采用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来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毛利率法是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商品批发企业常用的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由于经营商品的品种较多,如果分品种计算商品成本,那么工作量将大大加大,而且一般来讲,商品流通企业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在采用毛利率法时,商品的销售成本每一季度的前两个月采用毛利率进行匡算,在每一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应按照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月末存货成本,再倒挤该季度的销售成本,计算第三个月结转的销售成本,从而对前两个月用毛利率计算的成本进行调整,以保证商品销售成本最终计算的正确性。

2.售价金额核算法

销售商品时,按含税价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期末结转已销商品的成本时,按含税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月末应将当月的销售收入进行分离,将含税收入分解为不含税收入和销项税额,并将增值税部分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中转出,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不含税销售收入=当月含税销售收入/(1+增值税税率)

由于销售商品已按售价结转成本,故此时商品的售价中包含了商品的采购成本和进销差价。需要将商品进销差价从按结转的销售成本中剔除,才能反映真实的商品销售成本。因此,月末需要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确认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据以调整商品销售成本,转销已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那么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来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对于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如百货公司、超市等),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品种、规格等较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格标价,采用其他成本计算结转方法均较困难,因此广泛采用这一方法。

【任务实施】

任务3.3.1 根据“成本计算单”“产品入库单”,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84 000(www.daowen.com)

——乙产品 26 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10 000

任务3.3.2 (1)2019年5月7日付款,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A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 000

贷:银行存款 226 000

(2)2019年5月10日商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A商品 200 000

贷:在途物资——A商品 200 000

(3)确认收入,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9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8 000

已销商品成本=600 000×(1-20%)=480 000(元)

(4)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A商品 480 0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 480 000

任务3.3.3 (1)2019年6月25日根据购货发票、入库单,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280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 400

贷:银行存款 203 4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 800

(2)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80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 800

(3)月末,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商品不含税销售收入=180 800/(1+13%)=160 000(元)

销项税额=180 800-160 000=20 800(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 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800

贷:库存商品 180 800

(4)计算进销差价率并结转,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商品进销差价率=(31 360+100 800)÷(380 000+280 800)×100%=2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180 800×20%=36 160(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 36 1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6 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