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地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农地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圭山镇在继续促进粮食作物基础种植结构的稳步发展的同时建设蔬菜水果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规模化的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经济作物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农地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1.保障耕地生产能力,提高了粮食作物亩产效益

由于圭山镇特殊的地质地貌,农地资源尤为重要。圭山镇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农地数量与质量,在保护基本农地数量的前提下加强农地质量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标准农田的建设,倡导生态化农地建设。在确保即使在农地面积无法增长或者既定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农地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产量。如图5-2所示,随着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增加,虽然圭山镇粮食耕地面积增增减减不断来回波动,但是粮食总产量保持了不断增长的态势。

图5-2 1985—1992年圭山镇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图

随着农民科学利用农地意识的加强,根据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粮食补贴、取消农业税农业政策的实施,圭山镇采取轮作休耕养地、秸秆还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等一系列的措施,增加农地肥力,使农地亩产效益不断提高。如表5-4所示,1985年耕地总面积为34 429亩,1992年耕地总面积为33 349亩,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了1 080亩,但是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3倍,亩产效益提高了3.1倍。这是因为圭山镇通过改革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才使得在保证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确保粮食逐年增产。比如圭山镇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引进“细叶白谷”“81-26”“310”等优良品种,并且在当时开始定向条栽,根据品种、肥力等条件,分别定为3寸×6寸和3寸×5寸的基本规格,走向规格化栽培,使得水稻产量逐年增加。

表5-4 圭山镇1985—1992年耕地面积及粮食总产量

(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圭山乡志》。

2.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稳步提升农业经济

圭山镇的农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能力,农业生产总值逐步增长。提高粮食质量,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地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新目标。这要求种植业合理利用粮食供求相对宽松的利好时机,逐步完善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圭山镇在继续促进粮食作物基础种植结构的稳步发展的同时建设蔬菜水果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规模化的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经济作物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光热等自然资源条件,积极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强核心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市场份额。圭山镇应在粮食稳定的基础上统筹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扩大种植的规模,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推动生产与消费的对接以及农产品的销售,使当地的经济作物能够及时销售出去,丰富农民增收的渠道,增高农民收入。

表5-5 2012—2017年农作物播种情况

如表5-5所示:2012—2017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体减少,总产值逐渐增加,每公顷产量2.9吨,达到3.5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不变,单产和总产量逐渐下降。由于烤烟“双控”政策使烤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2012年烤烟播种面积与2017年相比减少311公顷;由于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极高,所以逐渐受到农民的追捧,2017年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加了362公顷,总产值稳定增长。圭山镇大力发展种植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同时着重规模化种植蔬菜和瓜果。其中种植人参果带来的效益比较明显,在圭山镇种植人参果每亩需要的成本为2 000元左右,每亩的产量最少为3吨,若按市场最低价3 000元来算,则收入为每亩约9 000元,每亩利润玉米种植收入的10倍,是烟草种植收入的2倍。截至2017年圭山镇与密枝红辣椒合作社协作,全镇辣椒种植850亩,产量680吨,均价6.25元,产值425万元。[26]辣椒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2018年,成立了专业的辣椒合作社以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引入山头上蔬菜种植合作社并且通过自筹资金建设精准扶贫农产品公益交易区,建成2万平方米的辣椒交易市场,开展辣椒等农产品交易,促使农民收入增加。同时,完成了1 500亩的蔬菜基地建设,460亩的旱稻种植,100亩的中药和7 000亩的苹果种植。规划的种植人参果的面积为1 000亩,以促进大规模发展。2019年水果种植规模化,发展苹果规范种植6 000亩,柑橘示范种植200亩[27];辣椒、人参果等短期作物种植规模化,推广短期种植目标稳定在约4万亩;当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拥有农地的实际情况,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尽量把地腾出来种人参果、苹果和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