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籍文献:《尔雅》、《齐民要术》等经典收录简介

古籍文献:《尔雅》、《齐民要术》等经典收录简介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晋)郭璞注:《尔雅》,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20](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1](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28](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7](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8](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古籍文献:《尔雅》、《齐民要术》等经典收录简介

[1]王云五,朱经农主编;黄公渚选注:《周礼》,商务印书馆,1936年。

[2](春秋管仲著;(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3]冀昀主编:《吕氏春秋》,线装书局,2007年。

[4](战国荀子著;安继民译注:《荀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5](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6](汉)氾胜之著;万国鼎辑释:《氾胜之书辑释》,农业出版社,1980年。

[7](汉)刘向著;贺伟,侯仰军点校:《战国策》,齐鲁书社,2005年。

[8](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9](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10](汉)崔寔撰;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中华书局,1965年。

[11](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12](汉)应劭撰;吴树平校译:《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13](汉)桓宽:《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14](晋)郭璞注:《尔雅》,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15](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16](晋)常璩:《华阳国志》,中华书局,1985年。

[17](晋)常璩著;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8](晋)常璩著;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

[19](北魏郦道元注;陈桥驿注释:《水经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20](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1](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南朝)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23](南朝)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24](南朝)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97年。

[25](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26](南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7](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28](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29](唐)李隆基撰;(唐)李林甫注:《大唐六典》,三秦出版社,1991年。

[30](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31](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97年。

[32](唐)陈子昂:《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

[33](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5年。

[34](唐)高适:《高常侍集》,中华书局,1985年。

[35](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3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华书局,1985年。

[37](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8](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

[39](唐)欧阳询编:《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年。

[40](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

[41](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2](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3](唐)韩鄂著;缪启愉校释:《四时纂要校释》,农业出版社,1981年。

[44](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中华书局,1962年。

[45](唐)苏敬等撰;尚志钧辑校:《唐·新修本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46](唐)段成式撰;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

[4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中华书局,1981年。

[48](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49](唐)慧立,彦倧著;孙毓棠,谢方点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年。

[50](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51](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

[52](唐)杜牧:《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3](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

[54](唐)李匡文:《资暇集》,中华书局,1985年。

[55](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56](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中华书局,1985年。

[57](后唐)冯贽:《云仙散录》,中华书局,1986年。

[58](五代)韩保昇撰;尚志钧辑复:《蜀本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59](宋)王钦若等筹编:《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

[60](宋)吕陶:《净德集》,中华书局,1985年。

[61](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华书局,1960年。

[62](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序》,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63](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7年。

[64](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京华书局,1968年。

[65](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

[66](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

[67](宋)李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www.daowen.com)

[68](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69](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1999年。

[70](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71](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中华书局,1985年。

[72](宋)黄休复:《茅亭客话》,中华书局,1991年。

[73](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

[74](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著:《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75](宋)苏轼:《苏东坡集》,商务印书馆,1933年。

[76](宋)张唐英:《蜀梼杌》,中华书局,1985年。

[77](宋)苏轼著:《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

[78](宋)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

[79](宋)郭允蹈:《蜀鉴》,商务印书馆,1937年。

[80](宋)勾延庆:《锦里耆旧传》,中华书局,1985年。

[81](宋)王应麟:《玉海》,文化书局,1977年。

[82](宋)王应麟:《诗地理考》,中华书局,1985年。

[83](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1992年。

[84](宋)陶谷:《清异录》,中华书局,1991年。

[85](宋)王象之著;(清)李调元补编;胡丹凤考校:《蜀碑记补》,商务印书馆,1939年。

[86](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

[87](宋)范缜:《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东斋记事》,中华书局,1980年。

[88](宋)沈括著;侯真平点校:《梦溪笔谈》,岳麓书社,1998年。

[89](宋)陈旉:《陈旉农书》,中华书局,1985年。

[90](宋)叶延珪:《海录碎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91](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齐鲁书社,1988年。

[92](宋)洪适:《隶释》,中华书局,1985年。

[93](宋)山谦之:《丹阳记》,中国书店,1986年。

[94](宋)魏了翁:《重校鹤山先生大全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95](宋)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96](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97](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98](元)王祯撰;王毓瑚校注:《农书》,中华书局,1981年。

[9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100](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101](明)徐光启撰;石生汉点校:《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02](明)何宇度:《益部谈资》,中华书局,1985年。

[103](明)杨慎:《全蜀艺文志》(上中下),线装书局,2003年。

[104](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

[105](明)黄省曾:《理生玉镜稻品》,中华书局,1985年。

[106](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7](明)李贤撰;方志远点校:《大明一统志》,巴蜀书社,2017年。

[108](清)顾炎武撰;黄坤校点:《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09](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110](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

[11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112](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年。

[113](清)常明,杨芳灿等:《四川通志》,扬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114](清)李宝著;黄仁寿等校注:《蜀语校注》,巴蜀书社,1990年。

[115](清)穆彰阿,潘锡恩等:《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16](清)黄辅辰编著;马宗申校释:《营田辑要校释》,农业出版社,1984年。

[117](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118](清)彭遵泗:《蜀碧》,中华书局,1985年。

[119](清)仇兆鳌辑:《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120](清)李玉宣等修;袁兴鉴编:《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同治十二年刻本,巴蜀书社,1992年。

[121](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122](清)叶桂年等修;(清)吴嘉谟,龚煦春纂:《光绪井研县志》,巴蜀书社,1992年。

[123](清)严可均辑;任雪芳审订:《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

[124](清)张澍编:《蜀典》,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25](清)彭磬泉辑:《蜀故》,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26](清)王灏:《广群芳谱》,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

[127]《山海经·海内经》,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28]《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中国历史研究法》,岳麓出版社,1985年。

[129]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130]佚名:《五国故事》,中华书局,1991年。

[13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全宋文》,巴蜀书社,1994年。

[132]陈尚君辑较:《全唐文补编》,中华书局,2005年。

[133]郫县地方志办公室:《民国郫县志》,方志出版社,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