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势城市:基于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优势城市:基于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大立等总结了产业集群的若干特征,即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并认为区域化布局是产业集群最外显性的特征,专业化经营是产业集群本质的特征。李明武认为企业优势能够表现优势城市的竞争力,优势城市的形成不能缺少来自“优质”企业优势的支撑,有的优势城市本身就是由企业优势转型而来。可见,优势城市的形成与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关系甚为紧密,企业优势是优势城市的基石。

优势城市:基于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一)产业集群优势研究

有关产业集群优势的研究中,马歇尔最先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概括为劳动力市场供应、专业化投入及技术外溢三个主要因素。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主要由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四要素组成。其他一些学者则强调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国内学者主要立足于我国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对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和扩展。吴宣恭教授(2002)比较全面地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概括为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扩张优势。魏守华、石碧华(2002)从直接经济要素和非直接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优势,认为产业集群优势的直接经济要素包括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方面;非直接经济要素主要是指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胡大立等(2005)总结了产业集群的若干特征,即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并认为区域化布局(或称区域性聚集)是产业集群最外显性的特征,专业化经营是产业集群本质的特征。柳德舫(2008)指出产业集群优势包括低成本优势、内生增长优势、劳动力市场共享优势、技术管理创新优势、获取外部经济效应优势、规模扩张优势、市场竞争优势等八个方面。马宗国、张咏梅(2006)认为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离不开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机制,这种竞争合作机制有利于产生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并能促进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进而为集群内企业创造了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区域营销优势等。汪晓萍(2008)指出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得集群企业在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学习成本方面占有优势,并且集群的分工提高了效率、竞争促进了创新、联合提升并扩大了影响,又充分体现了集群企业的附加值[47,48,49]

(二)产品优势、企业优势对优势城市形成的影响机制

孟韬(2005)认为产品优势是企业优势形成的基础,企业优势又推动着区域优势的形成。在某一产业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强势的企业优势会成为优势城市的代表符号,因此,龙头企业(群)是培育优势城市和传播优势城市知名度的最佳载体。胡大立等(2005)指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大都是专业型的中小企业,大量的同行业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有着高度的竞争且合作的特殊关系,大大推动了部分优势企业争创名牌,同时产业集群内大量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集聚,逐渐促进了优势城市的形成。根据企业优势和优势城市的关系指向,我们认为区域优势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由“优质”的企业优势(名牌企业)支撑而形成的“依托型”区域品牌,它的特点是先由几个名牌企业或企业名牌支撑形成优势城市,在市场上企业名牌的影响力超过优势城市;另一种是在“量”的基础上或者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覆盖型”优势城市,其特点是优势城市的优势已经较为突出,但是其在区域内未建成企业名牌,或者企业品牌的影响力较小,在市场上该区域中的企业优势几乎失语。李明武(2008)认为企业优势能够表现优势城市的竞争力,优势城市的形成不能缺少来自“优质”企业优势的支撑,有的优势城市本身就是由企业优势转型而来。赵品、郭斌等(2012)也基于信号理论对企业优势带给区域优势的影响机制做出了研究。(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优势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名牌企业或企业优势带动,随着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产品优势,企业优势将带动其他企业继续创造新的优势,从而形成产品或企业优势群,品牌群的名牌效应将逐渐扩散到整个产业甚至整个地区,使得产业或该产业所在地区的名牌效应显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优势城市。可见,优势城市的形成与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关系甚为紧密,企业优势是优势城市的基石。

(三)产业集群优势对企业优势、优势城市形成的影响机制

就产业集群对优势城市造成的影响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洪文生(2005)认为优势城市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产业集群产品的主体和形象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公共性、外部性、抽象性与具体性。涂山峰、曹休宁(2005)认为优势城市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而逐步形成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势城市的形成并使之得到有效维护。陈方方、丛凤侠(2005)认为产业集群是树立优势城市的前提,产业集群为优势城市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首先是外部经济效应,其次是人才聚集效应,最后是学习创新效应。喻卫斌(2004)认为区位优势的形成主要是产业集群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结果。王兆峰(2007)提出产业集群优势主要通过产品优势和优势企业优势两个方面来体现,是优势城市形成的基础。盛亚军、张沈清(2009)认为产业集群优势影响优势城市的形成,他们在回顾并总结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研究了一套集群产业优势测量量表,将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界定为成本优势、产品优势、营销优势和创新优势四个维度,并通过预测试、先导测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量表进行了精炼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他们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水平[50]。吴永、马妍(2010)指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高度集中了以某一主导产业为基础的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和辅助生产单位,这种相关产业组织为企业提供了市场优势,有利于促进优势城市的成长和发展[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