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析结论:中国蔬菜流通模式的可借鉴经验和建议

分析结论:中国蔬菜流通模式的可借鉴经验和建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提出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综上分析的主要结论有:1.蔬菜流通模式随着经济状况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基于交易成本、组织成本和市场结构以及供求关系分析,“农超对接”模式有比较高的组织成本,如组织农民结成合作社、帮助确立生产标准、派专人验收等。小规模超市不能采取农超对接形式,经营蔬菜要从批发市场进货更增加成本。只要蔬菜价格发生波动,就使得家庭支出受到影响。

分析结论:中国蔬菜流通模式的可借鉴经验和建议

目前对蔬菜流通研究的人比较多,但是,单纯从零售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对不多。本文研究蔬菜零售流通模式,从蔬菜流通形式的历史演变回顾开始,对不同时期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政策进行梳理。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本文总结出五种蔬菜零售流通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对生产因素、消费因素、市场结构因素、体制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蔬菜零售流通的模式影响。选取两种主要蔬菜零售流通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和经济学分析。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提出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本文对完善蔬菜流通体制,提高市民消费福利,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

综上分析的主要结论有:

1.蔬菜流通模式随着经济状况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促进作用,但是,不顾客观条件,以政府的力量强力推进某种模式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农改超”和“农超对接”等蔬菜流通模式都要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基于交易成本、组织成本和市场结构以及供求关系分析,“农超对接”模式有比较高的组织成本,如组织农民结成合作社、帮助确立生产标准、派专人验收等。利用市场占有率提高供应商进入门槛,如供应商缴纳的通道费等。这些对蔬菜流通来说,有较大的障碍。小规模超市不能采取农超对接形式,经营蔬菜要从批发市场进货更增加成本。现阶段,农贸市场模式具有较低的组织成本,进入和退出的自由性。农贸市场模式因为这些无法取代的优势还不能从流通中退出。超市和农贸市场流通两种主要流通模式要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满足市场不同需求。(www.daowen.com)

2.蔬菜流通应配合消费意识的多元化,进行多元化流通模式。尤其是都市菜园流通和蔬菜直销流通,各消费阶层各取所需,既提高市民福利,又使农民和市民直接交流,有利于信息沟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如同美国和日本在国民收入较高的情况下,以另一种更高的消费形态恢复蔬菜直销或者都市菜园。

3.蔬菜价格问题引起了众多对蔬菜流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蔬菜销售环节。本文认为实际上还是收入问题。我国收入差距拉大,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在许多家庭很高。只要蔬菜价格发生波动,就使得家庭支出受到影响。因此,解决蔬菜流通和解决经济增长应该放在一起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