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参数设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分析

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参数设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主要考虑个体初始知识水平的两种情形对研究结果的影响:①个体初始知识水平低于组织的初始知识水平,perf设定为0.1;②个体初始知识水平高于组织的初始知识水平,perf设定为0.5。当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利用式组织学习策略成为提升组织知识水平相对稳定的最优学习策略。如果项目网络的组织间学习目的是项目共同知识创造,组织间学习策略受到组织内学习策略和个体初始知识水平的共同影响。

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参数设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分析

本书对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参数敏感性分析过程和对组织初始知识水平敏感性分析过程类似,只是把组织初始知识水平控制参数设定Org_perf改为个体初始知识水平控制参数perf,每次仿真开始前根据设定perf值随机生成个体知识向量agent_knowledge。本书主要考虑个体初始知识水平的两种情形对研究结果的影响:①个体初始知识水平低于组织的初始知识水平,perf设定为0.1;②个体初始知识水平高于组织的初始知识水平,perf设定为0.5。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HSD分析对不同实验组下的模型输出值进行分析,得出各实验条件下组织间学习策略对项目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图5.7、图5.8)。

图5.7 组织间学习策略对项目知识水平的影响(个体初始知识水平=0.1)

注:个体组织=0.1,0.5,0.9分别代表个体学习、混合学习和组织学习;探索利用=0.1,0.5,0.9分别代表探索式学习、平衡学习和利用式学习。

图5.8 组织间学习策略对项目知识水平的影响(个体初始知识水平=0.5)

注:个体组织=0.1,0.5,0.9分别代表个体学习、混合学习和组织学习;探索利用=0.1,0.5,0.9分别代表探索式学习、平衡学习和利用式学习。(www.daowen.com)

根据图5.7和5.8的分析结果,本书分别得出perf=0.1和perf=0.5情形下的最优跨组织项目网络组织间学习策略(表5.21~表5.23)。对比表5.18~表5.20的结果,可以发现共同性的结论,利用式混合学习策略是提升个体知识水平相当稳定的较优组织间学习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式个体学习在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低时也是提升个体知识水平相对稳定的学习策略。而当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高,且项目网络内的组织普遍采用平衡学习时,利用式组织学习和平衡混合学习也成为较优培养个体精英的组织间学习策略。

表5.21 个体知识水平下组织间学习策略与组织内学习策略适应性关系(个体导向)

表5.22揭示了当项目网络以培养优先组织为学习目标时应采用的组织间学习策略。不同于组织初始知识水平,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影响了利用式组织学习策略对组织知识水平提升最大的稳健性结果。当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利用式组织学习策略成为提升组织知识水平相对稳定的最优学习策略。而当个体初始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利用式个体学习也成为较优的组织间学习策略。

表5.22 个体知识水平下组织间学习策略与组织内学习策略适应性关系(组织导向)

表5.23给出了跨组织项目网络以项目知识共同创新为导向下个体初始知识水平对组织间学习策略和组织内学习策略适应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当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低时,利用式个体学习策略成为较为稳健的最优组织间学习策略。而在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高时,组织层次为主的组织间学习策略对项目共同知识的提升更为明显。

表5.23 个体知识水平下组织间学习策略与组织内学习策略适应性关系(项目导向)

综上所述,个体初始知识水平主要影响组织知识提升导向和项目共同知识提升导向下的跨组织项目网络组织间学习策略选择。因此,如果项目网络致力于培养个体精英,则采用利用式组织学习是相对较为稳健的组织间学习策略。如果项目网络致力于培育优秀组织,且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低时,采用利用式学习策略,并注重在个体层次的学习资源配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随着个体知识初始知识水平升高,对组织层次的学习资源配置应相应提升,逐步实现以组织层次为主的利用式学习。如果项目网络的组织间学习目的是项目共同知识创造,组织间学习策略受到组织内学习策略和个体初始知识水平的共同影响。当个体初始知识水平较低时,项目网络采用利用式个体学习较为有效。随着个体初始知识水平提升,项目网络应逐步增加在组织层次的利用式学习资源配置。如果项目网络内的组织普遍采用探索式学习策略,则也可以在个体层次增加探索式学习资源配置,并随着个体初始知识水平的提升,逐步转换为以组织层次为主的探索式学习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