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决策的三个思考层次

深入探讨决策的三个思考层次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9决策三层次思考模型示意图◆ 案例:腾讯决策机制——总办会议制度腾讯的决策机制是总办会议制度。腾讯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总办会议上研究做出的,总办会议是腾讯最高决策机构。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决策会议,是对参会者全方位的考验。公司授予事业部最大限度的业务决策权,但诸如流量配置这样的决策权仍然控制在最高决策层手里。腾讯的这种决策机制既保证了重大决策的审慎稳妥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创新精神。

深入探讨决策的三个思考层次

1.为什么做?

有多少价值?思考这个结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付出与收获间究竟值不值?思考投入回报比值,效益问题;

非做不可吗?有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思考选择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2.做什么?

哪些是必须要做的?思考内容上的必选项;

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思考内容上的中间选项;

哪些是没必要做的?思考内容上的多余项;

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思考做了反而有害无益项。

3.怎么做?

我们能力怎样?掌握的资源是否足够?思考内部能力、资源与决策的匹配;(www.daowen.com)

环境上条件是否成熟?思考环境对于决策事项是否有足够的支撑;

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思考信息掌握的充分性,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未来可能的损失是什么?思考决策结果带来的损失程度;

代价是否在我们可承受范围之内,退路在哪?思考承受风险的程度。

图1-9 决策三层次思考模型示意图

◆ 案例:腾讯决策机制——总办会议制度

腾讯的决策机制是总办会议制度。总办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参会人员10余人,包括5位创始人以及核心业务部门主管。参会人数始终保持在这个水平,即便是员工人数超过2万之后,参会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6人。腾讯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总办会议上研究做出的,总办会议是腾讯最高决策机构。长期以来,总办会议形成了一种惯性,上午10点准时开始,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结束。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决策会议,是对参会者全方位的考验。每一次的决策总是在半夜12点以后才被敲定,而且并非投票或举手表决,而是协商讨论确定。

事关公司的重大决策,经过反复分析讨论之后,如果意见分歧严重,就会被暂时搁置,不会强行做出结论。假如大多数人赞同,公司仍然允许少数不赞同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作为企业领导的马化腾从来不使用一票赞同或一票否决权,常常扮演的是折中主义者。

2005年,腾讯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设立了五个业务部门和三个服务支持部门,形成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公司的决策机制也形成“小权分散,大权独揽”的特点。公司授予事业部最大限度的业务决策权,但诸如流量配置这样的决策权仍然控制在最高决策层手里。在业务决策方面,事业部有很大的决策权限,比如QQ空间、QQ游戏和微信等,最初都不是公司顶层决策,而是基层业务事业部门的决策。腾讯的这种决策机制既保证了重大决策的审慎稳妥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