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践指导意义:深度剖析与优化建议

实践指导意义:深度剖析与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经认定的项目,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给予补助。本课题研究发现,目前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3个问题,包括研发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渠道不畅通,创投机构支持创业不明显,已有创业成果的示范效应不充分等。例如,苏州已经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易宝交易系统,这是全国首创的技术交易服务系统。苏州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便开展技术鉴定、评估和经纪业务。

实践指导意义:深度剖析与优化建议

本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在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和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此外,本研究发现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为提高区域创业活动水平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直接效应检验可以看出,区域创业环境中对创业意向直接影响显著的维度有创业政策和创业资源,对新创企业成长直接作用显著的维度有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实证研究还验证了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间接作用,创业效能感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业效能感的三维度在“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活动”关系中有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可以看出,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有直接和间接作用,对区域创业环境的塑造应根据不同地区创业活动的特点,形成与创业活动匹配的动态系统性演进。

鉴于本课题的目的,本研究在此处就上文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1.营造开放氛围,坚持并完善创新创业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创新创业,需要全社会形成开放氛围,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创新创业,而不能简单以财务指标作为唯一考量。从而使创业者的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得到提升,推动了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1)完善企业研发成本补偿机制

一是鼓励创新创业者积极申报各类科技支撑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辅导有竞争力的创新者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或省级技术创新资金计划项目。将各类项目和基金的申报要求与流程详细告知社会,并提供免费专业服务,培训创新创业者掌握申报技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大众知晓、大众参与的申报高潮,尽管这会有很高的失败率,但容许试错、容许失败,是创新创业氛围的内在要求。

二是鼓励创新创业者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成果项目,对经认定的科技项目,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给予一定的比例补助。本研究建议结合各地产业转型升级整体需要,以及科技创新创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规划,分产业类型、分技术含量确定不同补贴档次,更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技项目落户,带动项目本身及周边配套项目的创新与创业。

三是鼓励创新创业者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创新创业者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能充分利用后者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为创新者提供更广阔空间,是创新创业氛围建设的主要环节。对经认定的项目,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给予补助。本研究建议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和规划,细化补助比例,并且为确保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创新的积极性,应该对补助的分配做出进一步细分。

(2)完善企业研发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不仅让创新创业者更充分得到资金支持,而且使之更轻松地使用资金。企业家应该集中精力创新与创业,而不要为资本运作操心劳神。目前,多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由银行创投保险、担保以及小贷机构组成的各种组合融资模式。政府也设立了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投基金,政府既投入了资金,又起到对被投资企业的间接担保作用。然后,社会资本逐利的本质与容许被投资企业失败的开放氛围相抵触。过分要求金融机构放松对被投资项目的要求是不科学的。为此,本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在降低创新创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给予金融机构风险以补偿,有利于开放性氛围的持续存在。

2.塑造关系网络,搭建并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良好的关系网络是创新创业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网络是创新创业氛围形成的持续动力。关系网络既有社会成员内部的私人关系网络,也有政府与社会成员间的公共关系网络。搭建并完善各类服务平台,整合平台资源形成健全的平台体系,是政府参与关系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发现,目前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3个问题,包括研发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渠道不畅通,创投机构支持创业不明显,已有创业成果的示范效应不充分等。从政府角度看,政府应该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各类服务平台,能有效消除上述3类问题,塑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多种形式,最直接的是将专利技术等各类成果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也是最终目标。但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很可能需要在原有成果基础上持续改进和创新。间接渠道是将科技成果资本化,即抵押或转让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换得资金或资本。例如,苏州已经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易宝交易系统,这是全国首创的技术交易服务系统。此外,还通过各类展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苏州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便开展技术鉴定、评估和经纪业务。本研究建议从两个方面继续完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是完善技术中介平台;二是发挥科技智囊团作用。(www.daowen.com)

(2)完善创投机构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平台

当前,各地有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对接会等渠道,鼓励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者将成熟的项目通过路演方式介绍给创投机构,并获得改进建议,或者直接获得融资机会。本研究建议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对接平台。创投机构投资收益不仅取决于被投资企业自己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创投机构的资源使用效率。跨行业投资尽管是一种投资组合策略,但从政府角度看,引导对接平台往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不失为一种高效率举措,也更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社会关系网络。例如,建立生物医药对接平台,将地区范围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与该领域创投机构和天使投资者集聚在一起,定期开展交流、培训和路演,更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创新创业氛围。

(3)建立产业联盟,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建立产业联盟,打造引智新模式,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是为了建立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要打造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有赖于政府减少干预、破除垄断,让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中竞争、成长。在营造氛围宽松而竞争充分的产业环境之外,政府还要加强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设,打造宜工作宜生活的成熟“创新创业社区”,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企业的目的。

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有赖政府部门进行引导,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培训机制,也可以开办一个读书会,或设立一个咖啡馆,以非常轻松的学习交流方式让创新创业者参与进去。政府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的NGO组织建立类似的机制,举办相应的活动。政府通过穿针引线,不断引入优质“活水”,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企业。

3.完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创业政府服务的重点内容

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是促进创新创业氛围形成的外部保障。打造理想的创新创业氛围,离不开政府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只有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政策措施有效供给,才能实现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完善,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落户。

(1)利用财税政策进行创新创业扶持

丰富各类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对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的办公用房、用水、用电、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适当优惠,给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天使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投资,政府要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形成开放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

不断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创投基金规模,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延伸。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在现有两大“双创”高地基础上,建立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形成并发挥科技金融方面的优势,推动发展“银行+创投+保险+担保+政府”模式。

(3)鼓励专利驱动型创新创业

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苏州各类高等院校统筹资源,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邀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继续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吸引高级人才创业,对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并落实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