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的研究

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的研究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该决定还明确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综上,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本书认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由科学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通过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等多种主体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的研究

1.科技创新研究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1911年在其撰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即指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着可破坏又可恢复的因素,这是最早的有关“创新”的学术研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开展技术创新研究。1992年,傅家骥教授等在《技术创新》一书中以企业创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上的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织生产要素、改善生产条件,建立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并制造或推出新产品、新工艺,获得新材料半成品以及进入新市场的一系列综合演进过程。冯之浚提出: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新思维产生到产品设计、生产一直到市场的一系列活动。企业是创新构思、投入融资、经营决策的主体。刘惠琴等学者从创新过程的角度提出:技术创新是在前人已发现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做出新发现、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事物,或是对前人已有的成果做出的开创性应用。此外,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毛蕴诗等从企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的角度提出:我国企业实现了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同时,该决定还明确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

2.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1958年,威拉德·科克伦在他的《农业价格,神话与现实》中提出的“农业踏轮理论”包括农业创新技术扩散的三个观点:①农业创新技术会率先发生在非农业领域,依赖农业外的其他领域技术发展转化并扩散到农业领域;②农业创新技术同样遵循循环路径,首先在市场初期率先实现新技术的应用,并由此获得超额利润,在技术跟进后利润逐渐减少,最后只能维持原有收入水平,并最终被迫全面使用该技术;③农业生产者通过大众宣传、政府和机构宣传、亲友间宣传以及商业宣传等途径获得新技术信息。(www.daowen.com)

1970年,日本的速水佑次郎与美国的(Vernon Ruttan)佛农·拉坦两位学者在对日美两国1880—1980年间的农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后提出“农业技术诱导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以相对丰富资源替代相对稀缺资源,而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Staver和Charles就此又提出:体制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效益的速度缓慢且结果不明显,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户组织与农户间的公共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协作项目平台,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由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共同出资创建的国家农业创新项目(NAIP)曾指出:农业知识的流动与农业科技创新是创新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所取得的成功,在于不管是政府研究机构、涉农企业还是相关的涉农大学,其高效实用的创新体系,其中,政府研究机构从事公益性基础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涉农企业从事应用研究与少量基础研究;大学则负责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美国学者Irwin Feller等在报告中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效益中的两个密切关系: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的关系;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的关系。荷兰农业经济学家道欧等将荷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归纳为“三位一体”模式,即通过研究得到理论知识,通过推广将理论知识向实际进行转化,通过教育实现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Vogl等则认为: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公共研究机构、企业以及政府组织等力量的共同参与及实施。Vernon Ruttan提出了有关国家创新系统的观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稀缺资源等资源因素、制度创新以及创新投入都会成为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原因。

在国内,刘俞飞所提出的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体系包括了提出科学问题、选择研究项目、确定研究目标、开展研究活动、产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果以及成果更新换代。首先,政府部门应从国家战略、社会及行业需求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并准确评估已有的技术开发能力,识别新的社会需求和技术机会,并由此形成新的创新构思,确定有待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并由此进行设计、研究、试验与开发,之后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下,经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等进行创新技术或产品的生产,并最终将公共产品提供给农户使用。

综上,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本书认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由科学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通过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等多种主体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