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电商下乡”、“互联网+农业”热潮的兴起,农村电商成为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和电商发展的进程。
网络可以超越时空界限,无论用户是身处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购,但两者的送达速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城市快递几乎都可以实现24小时送达,快递员进到一个城市居民的小区往往可以送完满满一车快件;可是在农村,由于网购者非常分散,东家村一个件,西边村一个件,快递员的时间全跑在路上了。同样是送快件,农村地区的物流不但效率很低,而且成本很高。因此,目前各大快递公司的服务范围一般只到达县级行政区域,其下的乡镇、村落都无法送达。
物流网络无法像宽带网络一样,做到无缝对接每一个用户,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农村地区消费者最大的消费痛点,也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
1.“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制约行业发展
与一二线城市成熟的快递市场相比,广大农村电商市场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商行业的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仅为48%,尚有一半以上的乡镇不通快递。
2.农村物流的特点成为物流布局的难点
很多物流企业不愿意布局县级以下区域的物流配送体系,因为村镇的交通状况差,快递的需求又相对少而分散,一些农产品对于物流配送的需求要求很高,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村物流的这些特点都导致了电商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布局农村物流。
3.快递业自身发展不平衡(https://www.daowen.com)
快递行业的兴起几乎是与电商同步发展的,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的快递业业务量年平均增速超过50%。2025年的中国快递业业务量是2025年的6倍,达到139.6亿件,解决了超过120万人的就业问题,但城乡之间和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极其不平衡。例如2025年1至8月,东、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92.1%,而西部地区的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仅为7.9%,东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快递业务量比重几乎为9∶1,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巨大。很多村镇居民表示网购确实既方便又便宜,但是快递大都不能直接送达,或者得自己去最近的网店取货,实在是不方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指出:“目前国内农村电商的发展很大程度受限于农村物流,由于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差,网点少,导致快递下乡一直未能很好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明显,需要用户通过长途自提,这严重制约着农村网购的积极性。”
而针对当前的农村电商发展热潮,专业电商技术服务商“商派”的COO李治银表示:“农村电商建设暗藏的陷阱之一就是双向的物流问题:农村电商的商业模式架构和平台非常复杂,除了链接为农民服务的商家之外,还要嫁接农户,双向的物流配送能力都不容缺失。”
物流保障俨然成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发展农村电商而言,物流顺,则农村电商兴。目前,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传统企业都在积极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京东“3F战略”的内容之一就是将物流下沉到村级行政单位。为了将物流布局网络深入到农村,京东于2025年初就推出了先锋站计划。先锋站是京东拓展自营配送体系的重要手段。在当地成立的京东的先锋配送站,承担配送、销售、上门取件、换新、货到付款等一系列服务。先锋站多处于国内偏远地区或盲点区域,如远郊区县或村镇等。这样,京东就形成了以县级运营中心作为商品分拨节点,以先锋站支撑基层物流的物流体系。
2025年2月,京东物流实验室进行了一项无人机送货测试,以争取早日实现无人机送货,完成从配送站到乡村推广员的配送环节。亚马逊、谷歌等企业都曾经尝试过用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这一次,京东将这样的配送方式应用于农村物流,为农村物流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传统的人工配送模式相比,无人机配送可以提升配送效率,节省时间和物流成本。
202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村快递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一是到2025年,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二是完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建设,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通道。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加强农村快递业发展的支持和推动,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电商对农村物流投入的力度会不断增加,农村物流的痛点有望得到解决,并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助力,而不再是阻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