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疲软的性质及治理方法

市场疲软的性质及治理方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理市场疲软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中心课题,为此,对于市场销售疲软的性质,还需要做一些分析。市场疲软去年春业已开始,主要出现于耐用消费品中,积压规模越来越大。总之,市场疲软,表明1988年狂热的市场降了温,物价涨幅已经得到控制,治理整顿取得第一步效果。可见,在认识市场疲软这一新问题时,我们需要确立起全面的、辩证的观点。

市场疲软的性质及治理方法

1988年10月至1989年10月,在把总需求迅疾增长势头压下来以后,人们应当适时调整紧缩力度,治理市场疲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保证适度发展。治理市场疲软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中心课题,为此,对于市场销售疲软的性质,还需要做一些分析。

市场疲软去年春业已开始,主要出现于耐用消费品中,积压规模越来越大。此后,衣服、呢绒、毛线等日用品也开始疲软、滞销,9、10月份后,由于工业生产下滑过猛,一些基本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也出现滞销,应该说是大面积的产品滞销与部分产品匮乏并存。如日用消费品粮、油、肉、蛋等基本食品,不存在疲软问题,许多农副产品价格仍居高不下。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市场的势态是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并存。

还应该看到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不足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例如,不少地区日用副食品价格的下降,基本上是靠财政补贴和行政性价格管制,特别是一些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偏高。

因此,当前状况是总量控制初见成效,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总量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和结构失衡(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不适应),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紧缩的特点是:总量控制见效快,结构调整步子小,产业结构是否能调整好,关系到有效供给的增长和供给结构的优化;关系到今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保持价格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避免再次地一放就过热,就膨胀,一管又变冷;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真正走上稳定、协调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可见,我国当前应该致力于:在调整紧缩力度中,逐步实现总量均衡,特别要切实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www.daowen.com)

总之,市场疲软,表明1988年狂热的市场降了温,物价涨幅已经得到控制,治理整顿取得第一步效果。人们不必为市场疲软而惊慌,更不能将市场疲软视为是发生了“真正的经济萧条”,更不能认为“双紧”搞糟了。而且,市场疲软,尽管给经济带来新困难,但同时也为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只要人们善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策力度,着力解决新问题,负效果可以转化为正效应。可见,在认识市场疲软这一新问题时,我们需要确立起全面的、辩证的观点。

【注释】

[1]写于1990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