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剖析当前经济行情

深入剖析当前经济行情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工业生产增长放慢,由于扩大了国家投资,下半年生产开始增长,扭转了下滑趋势,第三四季度增速加快,因此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7.8%。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经济急剧下滑,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的措施,实行“三个拉动”即加强投资拉动、加强消费拉动、加强出口拉动,千方百计扩大需求,拉动经济以稳定经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目前国内工作的重心还是经济问题。

深入剖析当前经济行情

从1997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情况。总的来讲,市场愈来愈疲软,价格持续下降,1999年至今还没结束。

我国经济1992年以来经过了一轮大的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1993年增长13.8%的速度是世界最高的速度。高速度就引起了高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得很多。1993年消费物价上涨24%,所以1993年开始治理通货膨胀,进行经济软着陆。1993年到1996年底48个月,物价降到6%,通货膨胀治理取得成功;虽然我们采取软着陆,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不慢,平均还是9%左右。但是1997年以后出现了物价持续下滑,市场全面疲软,许多东西卖不掉的状况。1999年初国内贸易部对600种商品取样调查,70%的商品供大于求,30%的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就是说600种商品都难卖。物价由1990年底的6%降到1998年的-2.6%。物价下降是1997年10月开始的,1998年月月下降,1999年至今没有起来,所以一个市场全面疲软,一个物价长期负增长,这两条就叫通货紧缩。我们经济发展由一发展就过热就通货膨胀变成了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从国际上来讲,物价比较长的负增长,就叫通货紧缩;物价两年的持续下降,叫严重的通货紧缩;一年的持续下降,叫中度的也是值得注意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意味着生产放慢,在西方国家就意味着萧条失业、企业增长得慢、亏损破产。在我国是一种特殊的通货紧缩,一种轻度的通货紧缩。我们尽管物价长达二十几个月的下降,也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增长仍然在持续,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还没有出现企业大破产、大崩溃、大失业,所以没有出现萧条,东西虽然不好卖,整个经济应该说还是稳定运行的。基于上述情况,中央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保持经济的增长,在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当年10月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就提出扩大内需,1998年进一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拉动,因为市场疲软,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没有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要增长,就得要国家投资,于是采取了财政发行1000亿元国债的措施。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基础设施的这1000亿元国债加上银行贷款1000亿元,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主要就是搞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四川的基础设施是搞得最快的一年,叫作“1180”,即全社会资产投资1180亿元。中央的财政资金也不少,高速公路又增加许多条,包括成都到南充西昌雅安,成都市的基础设施也增加不少。1998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工业生产增长放慢,由于扩大了国家投资,下半年生产开始增长,扭转了下滑趋势,第三四季度增速加快,因此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7.8%。

1998年我们没有追求速度,仍然用财政投资拉动保持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但是,1999年三四月份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4月份以后增长速度放慢。首先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放慢,整个工业生产是在下滑。另一个就是物价持续下降,1999年上半年物价继续下跌3.2%,1998年全年是-2.6%,价格纷纷下降,商场里都在降价。农产品价格也很低,粮价极低,粮食库存卖不掉,全国装不下的粮食够吃一年,棉花也装不下,够用一年半。四川的生猪价格下跌40%,农民卖仔猪二三元一斤,农民都不愿意养猪了。湖南的生猪价格下降60%,比四川更严重。农产品价格低走,农民就搞技术革新、搞果子、搞副业。广西农民到成都卖荔枝,荔枝的价格1999年仅卖5元钱一斤,而前年是十几元钱一斤。山东的蔬菜去年1000多万吨积压,寿光是一个全国性的蔬菜大县,去年的积压使他们压力很大。1999年物价没有提起来,市场没有变化,体现了消费不振,社会商品零售额上半年只增加6.4%,比去年同期低。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般年增长都在18%左右,扣除物价指数也是12%~13%的增长。1999年3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5.8%,4月份5.7%,5月份5.3%,分月份看,市场上买东西的人、购买东西的消费支出逐月下降。这几个指标的问题就在于199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到了尾声。1000亿元的国债都给各省划拨下去了,该修公路的、修铁路的都到位了,效益到了尾声,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999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2.7%,二季度回落,上半年平均增长15.1%。这就是说国家投资拉动的钱用完了,国有企业投资没有起来,找不到项目。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有的有项目,但没有资金,总的来讲市场过剩,不敢搞大的投入。加之1999年外贸出口下滑,1998年我们出口的速度下滑,但总的是增长5.3%。1999年出口1~6月是负的4.6%,是多年来没有的。七八月由于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增长,增加出口退税,所以,七八月出口有所增长,但是1999年出口下滑之势难以逆转。出口问题是整个国际经济宏观环境不好,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复苏缓慢,购买力就有限。此外这些国家货币贬值,正在想方设法创新市场,扩大它的出口,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所以我们的竞争力削弱。现在台湾地区的电子产品大量出口,韩国的大宇经过改组,其产品包括汽车向东南亚出口。我们的电子产品,包括深圳向东南亚的出口就遇到了竞争,所以出口很困难。

1999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态势总的来说是稳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6%,工业增长9.4%,应该说是不错的,比哪个国家都好。但是问题是有下滑之势,也就是通货紧缩没有打破。1998年的财政政策效益走到了尽头。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经济急剧下滑,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的措施,实行“三个拉动”即加强投资拉动、加强消费拉动、加强出口拉动,千方百计扩大需求,拉动经济以稳定经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目前国内工作的重心还是经济问题。我们的经济尽管总的还是好的,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人民币没有贬值,稳住了香港,顶住了大压力,我们获得了稳定的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也出现了不可小视的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治理通货紧缩。就四川情况来讲,四川跟全国一样,1999年3月以后,在大气候之下,市场东西那么多,价格又那么低,销售又那么困难,所以企业遇到困难。总的来讲,四川普遍遇到了销售的困难。三四月工业生产出现了急剧下降。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3%左右,列全国29个省市的最后一名。工业经济下降,主要是最大的工业企业长虹实行了限产促销,停了一两条生产线,产量一下去,产值就下去了,绵阳的工业产值掉了十几二十个百分点,影响了全省工业下降七八个百分点。在四川,就是长虹打喷嚏,四川得感冒,而绵阳就得重感冒。四川工业支撑点太集中,1998年全省利润42亿元,长虹就占了20亿元,所以长虹对四川的影响很大。竞争这么厉害,长虹不得不调整生产。

当前的内需不足,应充分予以重视,理论上要十分清醒、十分明确。我国需求不足有出口的影响、国际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内需不足,我国的出口拉动经济是1.5个百分点,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拉动。现在我们的投资需求上不去,消费需求启不动,消费市场疲软,问题在需求不足特别是国内需求不足。理论界对这方面的认识不一样,对当前的形势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一种看法是需求不足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是出口引起的,这叫外因论。把出口弄上去经济就发展了?1999年出口形势即使到年底有所增长但也不会有多大成效,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出口,应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增加出口要有国际形势,要看东南亚形势。要看别人愿不愿意买,看市场怎么样。另外,出口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别人货币都贬了值,人民币不贬值,我们一贯主张保持汇率稳定,因为我们要稳定香港,汇率调整对香港有很大冲击,要扩大出口就有个人民币要不要贬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做出决策也不简单。所以现在不要寄托在出口上,现实的是扩大内需,因为我们主要靠国内的投资和国内的需求。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是国内的投资不振、消费不振,不是说东西少了,而是东西卖不出去。市场问题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市场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经济就上不去。(www.daowen.com)

对当前的形势,还有一种片面的买方市场观点。说买方市场是多年来没有的,是很好的,很有利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好,就可免除通货膨胀,促使企业调整结构。这个理论有一定道理,我们这个结构难以调整,价格过低,逼着调才调。但这个理论是片面的,现在说买方市场有益,是完全脱离实际的。现在是经济过剩,而现实条件下经济过剩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再不打开,投资再不振兴,中国的工业增长速度仅靠政府拉,拉得起来吗?仅靠国家能维持多久?所以当前在理论上要认识到经济过剩运行的危害性,它有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但是持续的过剩运行会变成发展的最大障碍。经济要稳定运行,不能老是过剩。现在不能认为买方市场有益。这种买方市场我们不需要,这种买方市场莫说会把差的企业弄垮,好的企业也要被拖垮,谁能应付得了这样一种价格这么低的市场?这种市场采用各种手段包括不合理的竞争、价格战,就是这种过剩引起的。彩电过剩,生产能力5000万台,生产量2500万台,市场买不了那么多就只好降价。长虹1998年生产了900万台。长虹是四川的一个很好的企业,但彩电除了长虹,还有TCL、海尔康佳等,上海不仅原来的金星还在扩产,还在想方设法到处销售,同时正在建索广,即索尼和上海广电,2000年就要投产,年产200万台新型彩电。这种形势之下大家只有杀价。现在29寸彩电卖2600元,前年要卖5300元,有一家企业21寸彩电降到999元,折合100多美元,在全世界都是最低价。所以杀价到成本左右,甚至成本以下,这就叫不合理的竞争。长虹因为批量大,还没有降到成本以下,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无法生存。当然这样有利于集中,但是几个大企业都你死我活地杀价竞争,那我们的民族工业就是自相残杀,就不利于它的增长。现在的市场,四川已买涨不买落,价格愈降得低,愈没有人买。商场到处都是人,物价低得出奇,问题在于愈便宜愈没人要。

如何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理论界没有搞清楚,当前的经济不是一般的买方市场,而是一个经济的过剩运行。我们的经济由过去的短缺运行变成了过剩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大部分时间是短缺的,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改革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发生了变化,东西过剩,价格低位,市场疲软,过剩运行。在过剩中维持经济运行,这种经济就不稳定,一遇到问题增长速度就可能下来,所以必须采取政府拉动需求的措施。

为什么会出现过剩运行呢?过剩运行是因为需求不足,就是说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由物资短缺变成了需求不足,具体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求不足显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加剧了我们的需求不足,出口减少需求不足更明显。需求不足是个新问题。过去我国是短缺经济,为防短缺就拼命发展。需求不足是西方的概念,经济危机就是需求不足。资本主义一成型,1682年英国就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差不多十年一个周期,所以叫周期性经济危机。到了20世纪危机更厉害,1929~1933年出现了一次世界性大危机。经济危机就是需求不足,就是购买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能力的扩张,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原理,也是事实。需求不足是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本书中认定的,他认定资本主义有需求不足,凯恩斯经济学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理论。我们过去的研究认为需求不足的现象是西方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需求不足。事实上,我们经济转轨期会出现需求不足。转轨没有转到位,改革没有改到位,体制没有弄好,机制没有整好,会出现需求不足。我们需求不足除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出口下降这个外因以外,有几个内因:

第一,我们的投资需求放慢。投资率在经济高增长时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9%以上,近年来投资率只有20%左右。银行前几年贷款实行限额,基本建设实行控制,上项目实行审批,投资就降下来了。我们近年来投资水平较低,正常的投资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5%或33%左右,太高了经济会过热,太低了投资拉动不足,现在是投资拉动不足。

第二,出现了消费需求的不足。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多年来是65%用于消费,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这一比例降到45%,1999年有统计说只有40%,降了20个百分点。消费之所以下降,一个原因是城市消费的下降。城市是消费的主体,消费品60%是在城市里卖掉的,农村只占40%。城市消费的主体是政府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所以消费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及其大量的职工,这是城市的基本消费群。如果我们的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增长得快,我们整个城市消费就旺盛。20世纪80年代城市消费是很旺盛的,联产承包后农民收入增长也很快,城市企业放权让利,把利让给企业,企业一改革就得到政策优惠,最大的优惠就是赚的钱可以发给职工。成都川棉厂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试点企业,一改革就修宿舍,职工收入就提高。到1987年实行承包制改革,缴够国家的都是企业的,发给职工的也不少。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市里有一个消费增长的时期,那时的问题是财政上不去。20世纪80年代国家担心的、理论界讨论的叫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说留给企业的比较多,政府的税收比较少。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企业自我约束、自负盈亏,搞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搞得好就发奖金,搞不好则基本工资无法保证。原来企业是国家保着的、银行扶着的;现在企业改革,国家不能保,银行不能扶。原来亏损了,企业向银行借钱发工资,银行不得不给,银行本来就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借钱给企业是它的任务。现在银行也要追求平衡,要消灭不良债务,银行也不乱贷款了,亏损企业它更不给贷款。企业钱也就发得少了。加之1994年以来改革全面推进,职工下岗分流,近两三年全国每年下岗近千万人,今后10年每年下岗不少于800万人。城市企业正在调整,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因为市场短缺,好的卖得出去,孬的也卖得出去;技术含量高的卖得出去,技术含量差的产品也卖得出去。那是一个消费的低级阶段,求温饱的消费阶段。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是提高了的、小康的消费,老百姓有选择地购买东西,“三转一响”是过去好生活的象征,现在要DVD、电视机、电冰箱、房子,收入高的还要小轿车。城市里基本生活用品,进入升级换代时期,成都市彩电户均1.02台,电冰箱也差不多每户都有了。所以市场形势变了,企业行为变了,银行行为变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问题是人们需求的增长也要求收入增长,另一个是产品的结构要调整。我们恰恰在改革过程中收入增长成了一个难题。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可回避的,但国有企业改革是难题。怎样才能把国有企业搞活、效益搞上去,使收入能增长?长虹职工年收入1万多,月收入1000多元,而我们大量的企业职工一个月就拿几百块钱。现在问题是50%以上的企业亏损,大工业城市60%~70%的企业亏损。城市基本消费群就是国有企业职工,这个基本消费群体在改革中遇到了困难,像20世纪80年代收入持续3年、5年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就看一个地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能看出这个地方整体的国有经济调整得如何,整体国有经济实力如何,效益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