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的三种共生形态

人类的三种共生形态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进化的角度看,人显然不是受到更为高等的智慧生物驯化的,而且人也不对自己使用“驯化”一词,而是称作“文明化”。这样一来,也就包含着一个潜台词:如果有了一个不同于个人主义的视角并形成了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文明形态。

人类的三种共生形态

我们身边的许多种类的动物是经人驯化了的,即由人驯化而成为家畜,它们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进化结果。从进化的角度看,人显然不是受到更为高等的智慧生物驯化的,而且人也不对自己使用“驯化”一词,而是称作“文明化”。如果我们将文明化也看作驯化的话,即便人们想象和创造了神,也应当将此理解成人的自我驯化,是人在进化中将自己驯化成了文明的生物。也是因为人成了文明的生物,才会去实施对自身这一物种的驯化,才会有今天这样一种建立起了先进和发达的民主制度的国家去努力“驯化”后进的、欠发达国家的热情。也就是说,人的驯化行动是首先建立在自己已经得到了驯化的前提下的,而自我驯化又被看作是进化的过程。

个人在进化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恩格斯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人猿揖别”是一个整体进化而不是个体进化的过程。对于“整体进化”再进行追问的话,显然是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进行理解的。即便在人类出现之前尚未形成社会,也需要在群体中的那种模糊意义上的个体互动中去寻求理解的门径。就个人、个体成为思想和理论的出发点而言,是由已经得到了“驯化”的人确立起来的,而不是人在认识和理解世界时必然要立足于其上的一种具有必然性的视角。事实上,作为一个视角的个人主义或个体主义立场,也是在实现了人的原子化的近代历史中确立起来的。即便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整个工业文明史看作是个人主义的物化形态的话,那么,就会看到,是因为我们拥有了个人主义的视角,并按照个人主义的理论去进行社会建构,才建立起了我们今天一切生活和活动的这样一个基本的社会框架,才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这样一来,也就包含着一个潜台词:如果有了一个不同于个人主义的视角并形成了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文明形态。(www.daowen.com)

假设这样思考问题是合理的,那么,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在构想后工业文明时,就必须提出视角转变的问题,即告别个人主义视角而去寻求新的视角。此时,在进化论所揭示的生物进化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人的自我驯化过程中,是可以获得启发的。所以,在面对后工业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客观条件时,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了人的共生共在和合作行动上,而不是从个人出发去形成关于社会以及社会治理建构的各种意见。人的共生共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它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提出的要求,与以往从个人出发而形成的关于人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看法或观念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从人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主张转向人的共生共在的要求,将是人类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的人类进化史的一次伟大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