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约束理论相关概念解读

约束理论相关概念解读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2 产品P的生产流程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机器甲与机器乙都应该为瓶颈。但根据约束理论的定义,只有机器甲为瓶颈,因为机器乙的生产能力虽然每月只有280件,但每月只能接到机器甲所能生产的260件的最大生产负荷。也就是说,其生产能力超过了对其的需求量,为非瓶颈。

约束理论相关概念解读

任何一个制造组织都可以看做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制造资源是关键的部分。通常制造资源指的是生产产品所需的机器设备、工人、厂房和其他固定资产等。由于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因素(包括需求在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使得能力的平衡在实际中是做不到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有的资源负荷过大的地方,即变为瓶颈。这样,企业的制造资源就存在着瓶颈和非瓶颈的区别。

所谓瓶颈,也称瓶颈资源,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系统的产出速度,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1.瓶颈的判别

对于瓶颈的判别,应该从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或对生产资源的需求量来进行分析。这里的需求量指的是企业为了产品计划对该资源的需求量,而不是该资源的市场需求量。

假设某产品P的生产流程如图7-2所示,判别其瓶颈资源。

市场需求为400件/月;机器甲的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260件;机器乙的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280件。(www.daowen.com)

978-7-111-48660-2-Part02-65.jpg

图7-2 产品P的生产流程

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机器甲与机器乙都应该为瓶颈。但根据约束理论的定义,只有机器甲为瓶颈,因为机器乙的生产能力虽然每月只有280件,但每月只能接到机器甲所能生产的260件的最大生产负荷。也就是说,其生产能力超过了对其的需求量,为非瓶颈。如果企业又购买了一台机器甲,则机器乙为唯一的瓶颈。这时,尽管两台机器甲每月能生产520件产品,但市场需求要求其每月只生产400件。而机器乙每月只能生产280件产品,小于对其每月生产400件产品的需求量,则为瓶颈。据此可以看出,生产能力小于市场需求的资源不一定为瓶颈。

2.关键资源网络和非关键资源网络

关键资源网络是由瓶颈工序开始一直到最终装配工序的路线及其相关边缘节点组成的网络。其他的工序则组成非关键资源网络。为了尽可能使关键资源网络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水平,一般会在关键资源网络和非关键资源网络交界的地方设置安全缓冲库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