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ECR系统:方法与实践

构建ECR系统:方法与实践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ECR系统的结构见图2-6,构筑ECR系统的具体目标是:实现低成本的流通、基础关联设施建设、消除组织间的隔阂、协调合作满足消费者需要。在ECR系统中,店铺空间管理和商品类别管理同时进行,相互作用。ECR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技术是POS。

构建ECR系统:方法与实践

ECR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把营销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以实现ECR的目标。ECR系统的结构见图2-6,构筑ECR系统的具体目标是:实现低成本的流通、基础关联设施建设、消除组织间的隔阂、协调合作满足消费者需要。组成ECR系统的技术要素主要有:营销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

1.营销技术

在ECR系统中采用的营销技术主要是商品类别管理(CM)和店铺货架空间管理(SM)。

(1)商品类别管理。商品类别管理是以商品类别为管理单位,寻求整个商品类别全体收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或评价每一个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以便在提高消费者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收益水平。例如,企业把某类商品设定为吸引顾客的商品,把另一类商品设定为增加企业收益的商品,努力做到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利益。商品类别管理的基础是对商品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各类商品功能和作用的设定依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不同而不同。但是原则上,商品不应该以是否方便企业来进行分类,而应该以顾客的需要和顾客的购买方法来进行分类。

(2)店铺空间管理。店铺空间管理是对店铺的空间安排、各类商品的展示比例、商品在货架上的布置等进行最优化管理。在ECR系统中,店铺空间管理和商品类别管理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在综合店铺管理中,对于该店铺的所有类别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的分配,对于每个类别下的不同品种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分配和展示布置,以便提高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和单位营业面积的收益率。

2.物流技术

ECR系统要求及时配送(JIT)和顺畅流动。实现这一要求的方法有: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自动订货(CAO)、预先发货通知(ASN)、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交叉配送、店铺直送(DSD)等。

(1)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即利用及时准确的POS数据确定销售出去的商品数量,根据零售商或批发商的库存信息和预先规定的库存补充程序确定发货补充数量和发送时间。以小批量、高频率方式进行连续配送,补充零售店铺的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缩短周期。

(2)自动订货(CAO)。自动订货系统是基于库存和需要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订货的系统。

(3)预先发货通知(ASN)。预先发货通知是生产厂家或者批发商在发货时利用电子通信网络提前向零售商传送货物的明细清单。这样零售商事前可以做好货物进货准备工作,同时可以省去货物数据的输入作业,使商品检验作业效率化。

(4)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是生产厂家等上游企业对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地说,生产厂家基于零售商的销售、库存等信息,判断零售商的库存是否需要补充。如果需要补充的话,自动地向本企业的物流中心发出发货指令,补充零售商的库存。VMI方法包括了POS、CAO、ASN和CRP等技术。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作为供应商的生产厂家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

(5)交叉配送。交叉配送是指零售商的流通中心,把来自各个供应商的货物按发送店铺迅速进行分拣装车,向各个店铺发货。在交叉配送的情况下,流通中心便是一个具有分拣装运功能的中转型中心,有利于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从而节约成本。

(6)店铺直送(DSD)。店铺直送方式是指商品不经过流通配送中心,直接由生产厂家运送到店铺的运送方式。采用店铺直送方式可以保持商品的新鲜度,减少商品运输破损,缩短周期。(www.daowen.com)

3.信息技术

ECR系统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电子数据交换(EDI)和POS销售时点信息。

(1)电子数据交换(EDI)。ECR系统的一个重要信息技术是EDI,信息技术最大的作用之一是实现事务作业的无纸化或电子化。一方面,利用EDI在供应链企业间传送、交换订货发货清单、价格变化信息、付款通知单等文书单据。例如,厂家在发货的同时预先把产品清单发送给零售商,这样零售商在商品到货时,用扫描仪自动读取商品包装上的物流条形码获得进货的实际数据,并自动地与预先到达的商品清单进行比较。因此,使用EDI可以提高事务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利用EDI在供应链企业间传送、交换销售时点信息、库存信息、新产品开发信息和市场预测信息等直接与经营有关的信息。例如,生产厂家可利用销售时点信息把握消费者的动向,安排好生产计划;零售商可利用新产品开发信息预先做好销售计划。因此使用EDI可以提高整个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2)POS销售时点信息。ECR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技术是POS。对零售商来说,通过对在店铺收银台自动读取的POS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动向,找出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做好商品类别管理。可以通过利用POS数据做好库存管理、订货管理等工作。对生产厂家来说,通过EDI利用及时、准确的POS数据,可以把握消费者需要,制订生产计划,开发新产品,还可以把POS数据和EOS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和把握零售商的库存水平,进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的库存管理。

现在,许多零售企业把POS数据和顾客卡、点数卡等结合起来使用。通过顾客卡可以知道某个顾客每次在什么时间、购买了什么商品、金额多少,到目前为止总共购买了哪些商品、总金额是多少。这样可以分析顾客的购买行为,发现顾客不同层次的需要,做好商品促销等方面的工作。

4.组织革新技术

应用ECR系统不仅需要每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紧密协调和合作,还需要组成供应链的每一个成员紧密协调和合作,因此,成功地应用ECR需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进行革新。

(1)在企业内部的组织革新。需要把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改变为以商品流程为基本职能的横向组织形式。也就是把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划分,对应于每一个商品类别设立一个管理团队,以这些管理团队为核心构成新的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中,给每一个商品类别管理设定经营目标(如顾客满意度、收益水平、成长率等),同时在采购、品种选择、库存补充、价格设定、促销等方面赋予相应的权限。每个管理团队由一个负总责的商品类别管理人和6~7个负责各个职能领域的成员组成。由于商品类别管理团队规模小,内部容易交流,各职能间易于协调。

(2)在组成供应链的企业间需要建立双赢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具体讲,厂家和零售商都需要在各自企业内部建立以商品类别为管理单位的组织。这样双方相同商品类别的管理就可聚集在一起,讨论从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到销售状况、消费者动向的有关该商品类别的全盘管理问题。另外需要在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分享。当然,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支持。

前面已经谈到ECR是供应链各方通过真诚合作来实现消费者满意和实现基于各方利益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即由供应链全体协调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如何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分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什么活动带来多少效益,什么活动耗费多少成本。为此,需要把按部门和产品区分的成本计算方式改变为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方法(ABC)。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开始使用。ABC方法把成本按活动进行分摊,确定每个活动在各个产品上的分配,以此为基础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同时进行基于活动的管理(ABM),即改进活动内容,排除不需要的无效活动,从而减少成本。

图2-7 ECR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