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大道:租界时期的重要通路

海大道:租界时期的重要通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大沽北路旧称海大道,是海河西岸一条重要的道路,因租界而兴,是天津老城厢通往大沽口的要道。这条路最初是康熙四年由官商捐资兴建,始称海河叠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法租界的扩张,海大道成为一条完全位于租界内的街道。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第二年,美国传教士穆德、戴乐尔夫人来津,在海大道修建了中国第一所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天津犹太俱乐部也是海大道上重要的文娱场所。

海大道:租界时期的重要通路

今大沽北路旧称海大道,是海河西岸一条重要的道路,因租界而兴,是天津老城厢通往大沽口的要道。这条路最初是康熙四年(1665)由官商捐资兴建,始称海河叠道。

咸丰十年(1860)天津开埠后,英国、法国在介于海大道和海河之间的狭长地段开辟了租界。当时,天津的商业中心在海河三岔口及宫南、宫北大街一带,租界内并不繁华,只有少数几所房屋,商贸冷清,只有一座供英美侨民使用的教堂——合众会堂。直到19世纪80年代,英法租界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法租界的扩张,海大道成为一条完全位于租界内的街道。1926年间,海大道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修建为标准道路,对英法租界乃至整个天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大道沿街曾有高林洋行、礼和洋行、先农公司、马大夫医院、英国菜市、法国菜市、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等。光绪六年(1880),由英国传教士马根济博士开设的西医医院开业,命名为伦敦会医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1924年医院重建,为纪念马根济立业之功,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第二年,美国传教士穆德、戴乐尔夫人来津,在海大道修建了中国第一所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民国时期,海大道小白楼附近的朱家胡同一带,聚集着许多华人经营的小商店,兼顾华洋顾客,生意兴隆。如专售洋酒罐头、日用杂品的裕恩永、祥泰义、大昌和等。裕恩永经营的商品一律为高档进口货,在当年可谓首屈一指。海大道上还有几家绸缎店,如华竹分店、元隆分店、同昌绸缎庄、益昌祥绸缎庄等。

天津犹太俱乐部也是海大道上重要的文娱场所。说到犹太人在天津,可追溯到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当时有一批犹太人来到这座城市侨居,他们多以俄罗斯国籍为主,居住在英、法、俄、德等国租界中。清末,在津的犹太人已陆续组织起社团,比如宣统三年(1911)的天津希伯来协会(犹太公会)。(www.daowen.com)

时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从东北来津的犹太人骤增。据30年代末美国版《犹太年鉴》载,1935年在津犹太人约有3500人,这些人的职业涉及雇员、皮毛商、经纪人、工人、医生等。

天津犹太俱乐部创建于1928年,地点在英租界海大道,俱乐部有图书、文化、戏曲、庶务四个部门,是犹太人文化娱乐、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会员约400人。

(由国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