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河码头规划:探寻梁思成与张锐的设计哲学

海河码头规划:探寻梁思成与张锐的设计哲学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受时任天津市政府秘书张锐之邀,梁思成与张锐合作完成了《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河岸两旁之码头建筑,实为一大问题。上述这些设计,无不体现着梁思成、张锐两位城市规划家的思想与智慧。

海河码头规划:探寻梁思成与张锐的设计哲学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此后,在当时南京市制订《首都计划》的影响下,天津特别市政府于1930年登报征选“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有两位青年才俊合作撰写的方案脱颖而出,荣膺最佳方案。这两位年轻人就是梁思成、张锐。

青年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成回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张锐(1906—1998),清末两广总督张鸣岐长子。他在清华读书时,就与梁思成交好,后也到美国留学,先后就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天津市政府秘书

1930年,受时任天津市政府秘书张锐之邀,梁思成与张锐合作完成了《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陆续划定了九国租界,它们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此《方案》无疑是天津近代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认为“天津为华北商埠之巨擘,水陆交通便利”,应“鼓励生产,培植工商业,促进本市繁荣”,初步明确提出天津应发挥港口职能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

《方案》共分二十五个章节。其中的第十章以“海河两岸”为题,对海河码头及河岸景观做了详尽的设计,对于河岸与市政建设关系提出三点意见:

其一,近代都市,大抵为工商业都市,邻近河川,航运必繁。河岸两旁之码头建筑,实为一大问题。其设计之良否,往往影响于全市之发展者至巨,不可不细加考虑也。

其二,河岸附近地带,如为住宅区,甲第连云,多喜滨河而居,空气既佳,风景亦好。此种地带,苟能加意培植,地价之得以增高,意中事也。(www.daowen.com)

其三,欧美都市,多采河岸地带善加修饰,辟为河滨公园,备游人休憩游玩之用。都市美化之工作,此其一也。

这其中不仅强调了修建码头的重要性,还提出了河岸景观的设想,以海河为基础,建设河滨公园,供人休憩游玩,亦美化都市。这些设想都颇具前瞻性。

方案介绍了海河码头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天津市刻下之码头,多在英租界紫竹林一带,特别一区及特别三区亦有之。英租界、法租界货栈林立,繁荣特甚。”方案也指出了天津码头存在的问题:“查天津市刻下码头之情形,实非合理的发展。何以言之。码头发展理应临近铁路,刻下天津市各码头则否。天津为华北第一商埠,实为华北进出口之枢纽。航运货物之入口者,多转运于内地,并不尽供津地市民之消耗。码头既不邻铁道,运输方面,需要大车甚多,于是本市路面之维持费因以增高。”对此,《方案》也提出了解决办法:“作者等认为根本解决问题应在旧比国租界及特别一区沿河一带速建码头以与各租界相抗。更有大直沽地带建筑北宁铁路支线车站,以便运输。将来码头落成后,特别一区以海河路为运输中枢,特别三区及旧比国租界将以六纬路为主干。旧比界将来可成为绝佳之码头货栈聚集地。查航运货物之来津者,其应在天津本地销售之货物,可在特一区码头上岸,距市场较近,运费亦可较省。其运销内地者,则将在旧比界上岸,上岸后便可用火车转运内地。出口货亦然。”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封面

《方案》不仅有高瞻远瞩的宏观布局,更有细致入微的设计规划,对于海河沿岸的码头建设方法,方案提出:“查码头建筑之法颇多,须因地而制宜。海河河身颇窄。筑码头时应将岸边陆地挖去。使码头缩进岸内,便可不致减少河身之宽度,且不必另筑地基,足以挖河之工费相抵。”甚至,对于各码头的长度,以世界各大著名城市的码头做参考依据,也给出了具体数据:“都市所需码头之长度,多依其人口为比例。此项比例,各地不同。例如:利物浦为每千人二六八英尺。伦敦每千人则只有三十英尺。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预计南京人口将来约为二百万,估计南京所需码头长度为五万英尺。此项估计,实不为多。天津苟欲为华北第一商场,则每千人至少应有码头二十英尺。如以二百万人口计算,则将来至少应有码头二万英尺。”

上述这些设计,无不体现着梁思成、张锐两位城市规划家的思想与智慧。二位年轻学者幼年都曾生活在天津意租界,这一《方案》饱含了他们对于家乡天津的眷恋和美好期待。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因日本全面侵华等变故,《方案》没能付诸实践,但它对天津后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影响。

(方 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