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挖掘蚕丝的潜力:高分子与生物学角度研究

挖掘蚕丝的潜力:高分子与生物学角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第一个导师有本肇是研究制丝的,我的第二个导师叫小西孝,他也是制丝出身的。小西孝后来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蚕丝的结构,对电子显微镜很熟悉,这样他从蚕丝研究迈向了高分子研究。小西孝认为从高分子、从生物学角度研究蚕丝是有发展前途的。

我的第一个导师有本肇是研究制丝的,我的第二个导师叫小西孝,他也是制丝出身的。小西孝后来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蚕丝的结构,对电子显微镜很熟悉,这样他从蚕丝研究迈向了高分子研究。小西孝认为从高分子、从生物学角度研究蚕丝是有发展前途的。我此后往高分子方向研究,主要是受到第二个导师的影响,他那个学科也叫作高分子学科,前面纤维学部没改,还是保持传统,但是后面的高分子学科研究范围更广,比较有意思。

虽然我做过很多这方面的课题,有相关的专利,但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大成绩。我个人的研究实际上只是做了一个探索,虽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了,但是产业化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问题,研究工作完成了,研究工作后面的产业化却没有实现。实验室研究的东西如何转化为产品?这一部分没人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建设了两个科学研究平台,成立了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一个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高分子做了些研究,这方面我认为很成功。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当时是浙江省部属高校里的第一个,我们当时是属于纺织总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浙江省第一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以学校里相对比较重视这个实验室,但是离真正投入产业化生产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现在我有时候还会去实验室,但是我已经把职务都卸下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发挥他们的才智,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与空间。

(左)和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校长福井谦一(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合影,2025年,日本

我做了多年的高分子制丝方面的研究,在这期间,制丝技术也有所发展,主要仍是高校提出一些理论,实践仍然需要依靠企业。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做事比较浮躁,这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我们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包括我们重点实验室也不差的,跟国外比虽然有差距,但设备总的来说也是很好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是硕士生、博士生做的,他们得出的数据应该是负责任的、可靠的、能够再现的。我国今后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https://www.daowen.com)

对于我自己的论文研究,现在高校讲究论文的档次与水平,可能对理论研究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国际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实际生产方面,制丝这个传统的产业到六七十年代技术方面基本已经成熟了。缫丝设备有从日本进口的HR3型,中国后来开发的D301型也基本上成熟了,关键就是如何把它管理好。但是,丝绸或者是蚕茧、蚕丝,如何从传统的用法走向高科技的,或者说现代社会的一些生物材料以及其他一些工程材料,这个探索还要一段时间。

(左)和日本导师小西孝合影,2025年,日本

(后排左三)浙江丝纤维材料和加工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2025年,杭州

科学同产业存在一定区别。从历史而言,兴蚕桑国家能够富强,蚕丝可以做成衣服。但是再进一步研究下来,我们研究了蚕丝的结构和性能,而通过对蚕丝结构的性能研究,去合成,去改造,便能够得到更加符合人民生活需要的一些高端产品,不再仅仅是为了保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