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田防护林工程的意义与实施

农田防护林工程的意义与实施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施以来,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始终备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田防护林对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农田林网防护效益主要体现在保产和增产两个方面,经测算,林网保产和增产率为11.28%。

农田防护林工程的意义与实施

一、基本情况

宁夏引黄灌区十三个县(市、区),面积83.39万公顷,其中耕地46.7万多公顷,具有引黄河水灌溉的便利和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是宁夏重要的商品粮及畜产品、鱼产品生产基地,自古享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盛名和“塞北江南”的美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施以来,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始终备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林业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因害设防、效益兼顾、统一规划的原则,实施带、片、网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经过宁夏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结束时,累计栽植农田防护林树木1.4亿多株,85%的农田受到林网保护,林木覆盖率达到9.3%,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成为西北地区同类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示范样板,有六个市县受到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的表彰。

由于宁夏第一代农田林网营造树种单一,杨树占营造树种的76%以上。林网过密、网格过小,林木检疫措施滞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杨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传入宁夏,致使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遭受毁灭性破坏。为了重塑“塞上江南”景观,1994年春,在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宁夏平原林网建设工程列为自治区到20世纪末农村工作十件大事和平原区十大基础建设工程之一,计划用五年时间(到1998年)完成农田林网大骨架工程,规划植树6 123万株,新营造林带总长3万千米,折合造林面积2.6万公顷,力争到2000年达到平原绿化标准。1995年根据林业部三北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九五”重点工程计划和自治区农田林网规划,经调整后的平原绿化目标是:造林总面积8.4万公顷,其中:农田林网4万公顷,植树6 600万株;经济林、用材林4万公顷;其他防护林0.4万公顷。全部工程完成后,平原灌区森林覆盖率达10%。2000年10月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检查验收,已全部完成工程任务。

至2000年宁夏平原第二代农田防护林体系新植各种树木1亿多株,林网控制率达到80%,保护耕地面积达到40万公顷,一个树种多样、布局合理、结构稳定、效益显著的第二代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的杨树天牛防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农田防护林对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干热风、风沙等对农田的危害日益减轻。增强了农田的排水能力,减少了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并使渠道水面蒸发量减少,提高了渠水利用率,也有效地防止了土壤次生盐渍化。

农田林网防护效益主要体现在保产和增产两个方面,经测算,林网保产和增产率为11.28%。保产(稳产)作用主要体现在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林网的“卫士”作用,可以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防止或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生产损失;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林网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作物生理功能起到增产作用。据统计,灌区的粮食单产由1995年的平均330千克/亩,提高到2005年的400千克/亩。

2005年以后,主要进行了扬黄新灌区农田防护林的新植和银川平原引黄灌区林网的补植补造和更新改造。特别是在2017年启动实施了“引黄灌区平原绿网提升工程”,计划在宁夏北部平原区以建设农田防护林、黄河防护林、灌溉渠系防护林、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为重点,坚持新建和改造并举,以建设宽林带、大网格、高标准防护林为原则,构建环城、环镇、环村、环路、环水、环田、环园区的大林网。至2020年年底,实际完成营造林工程2.09万公顷。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www.daowen.com)

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作为全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自治区主席与各市、县主管领导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书”制度。各县、市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程,将其列入日程,亲自动手抓好。

(二)搞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各种传媒,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其建设对农业的特殊作用和综合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林农矛盾;广泛宣传发展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平原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深入宣传林业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强化全社会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意识,发展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质。同时加强农田防护理体系建设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科学规划,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建设方案

二代农田林网建设,总结了一代农田林网的经验和教训,于1993年第一次制定了宁夏平原农田林网规划,结合干沟、干渠、干路和基本农田的整治,提出了以大骨架、大网格为重点,以抗天牛树种为主的多树种、多林种的规划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农田林网建设。1997年,自治区林业厅及时总结惠农县农田林网规划及营造经验,召开平原农田林网会议,予以推广,并要求各市、县进一步调整规划,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按照“沟、渠、田、林、路”五配置,“片、带、网”相结合的布局整体推进。

(四)坚持科技推动,提高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质量

首先坚持市、县、乡三级举办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进行梯次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抗天牛树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丰富造林树种,先后选育出一批生长快、适应性强的青皮河北杨、新疆杨、臭椿、白蜡、刺槐等抗天牛树种,改变了树种单一的局面,农田林网配置抗天牛树木在80%以上,增强了抗病虫害能力和防护功能。三是在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中,以推广造林实用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抗天牛树种育苗技术、混交造林技术、低洼盐碱地造林技术、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ABT生根粉、保水剂蘸根造林技术等10多项造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标准和质量。四是对平原区绿化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办法,有规划、有设计、有审批,每年进行检查验收。1997年调整规划后,要求各县、市对平原区绿化要有图、有表,分年度分树种制订计划。自治区林业厅(局)又制定了灌区造林技术规程、育苗技术规程、清理天牛病虫木和林木病虫鼠害综合防治等规定。这些规定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造林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