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言行谨慎,处事从容的介绍

言行谨慎,处事从容的介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曰:“君子亡所不足,无所有余,盖[有夫行]也求为之言,有夫言也求为之行,言行相,然后君子。上博《弟子问》13+12[15],原释文释作“近”。[16]何有祖读为“谨”,他说:据文意,此处言及“言”、“行”间的有机互动,当并非简单的接近可以形容。颇疑此字当读作“谨”。从斤与从堇诸字多可通用(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7月,第124页)。《季康子问于孔子》7号简“斤”读作“谨”

言行谨慎,处事从容的介绍

子曰:“君子亡所不足,无所有余,盖[有夫行]也求为之言,有夫言也求为之行,言行相,然后君子。上博《弟子问》13+12[15]

,原释文释作“近”。[16]何有祖读为“谨”,他说:

据文意,此处言及“言”、“行”间的有机互动,当并非简单的接近可以形容。颇疑此字当读作“谨”。从斤与从堇诸字多可通用(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7月,第124页)。《季康子问于孔子》7号简“斤”读作“谨”亦是佳证。又楚简言及言行时多用“谨”字。如郭店《缁衣》33号简“慎于言而慬(谨)于行”,《季康子问于孔子》7号简“夫义者,以斤(谨)君子之行也”。[17]

把“”“斤”读为“谨”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读法,不过对于“谨”的词义和相关的上下文意却没有明确的说解,这是不足之处。(www.daowen.com)

”读为“谨”,表示符合、不违背的意义,简文“言行相谨”就是言行相合,也是言行不相违背之意。“谨”原是不及物动词,表示谨慎、慎重义;但在有些语境中会表示谨守、不逾越义,例如《荀子·王霸》:“治国者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杨倞注:“谨,谓守行,无越思。”杨柳桥《荀子诂译》将“谨”理解为“谨守”。[18]“谨”表示谨守、不逾越的意义,这是“上下文意义”。[19]古书中还可见“谨”表示这种意义者,例如《王霸》云:“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首句杨倞注:“爱敬其上,故不敢逾越也。”楼宇烈主撰《荀子新注》说:“内心自我检查而谨守职分。”[20]王天海《荀子校释》说:“言君臣上下皆自省,并谨守其本分也。”[21]此“谨”就是表示谨守、不逾越的意义。又如《管子·重令》:“谨于乡里之行,而不逆于本朝事者,国之经俗也。”此“谨”和“逆”相对而言,日本学者安井衡《管子纂诂》解释“谨于乡里之行”句云:“不倍孝悌忠信之道。”[22]此乃以“不倍(背)”释“谨”,而“不背”犹不逾越、符合义,所以“谨于乡里之行”就是“合于乡里行之行”的意思。

上博简《弟子问》:“盖[有夫行]也求为之言,有夫言也求为之行,言行相(谨),然后君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所做的事能够说出来,而所说的话也能够做出来,能做到言和行互相符合,然后才能够算得上是君子。此“言行相(谨)”即指言行不相违背,也是言行相合的意思。古书上也可见“言行相合” 的说法,例如《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又如《楚辞·九章·惜诵》:“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王逸注:“言己吐口陈辞,言与行合,诚可循迹。情貌相副,内外若一,终不变易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