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措施促进商业发展

实施措施促进商业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王朝采取怀柔政策——开展官方和民间的“互市”贸易,隋与突厥、诸羌等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丝路的畅通,也为丝路贸易在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自此,私营酒商和盐商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大业五年,裴矩促成隋炀帝的西巡,中国皇帝亲自西巡,在“丝绸之路”重镇上隆重地接见外国国君和贡使、商人,说明了中国对发展丝路贸易的重视[16]。

实施措施促进商业发展

(一)以武力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大业四年冬,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镇服伊吾后,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隋初,青海的吐谷浑人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大业五年(609),隋炀帝总领六军亲征,一举击溃吐谷浑,解除了吐谷浑对河西的威胁,彻底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慑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为大丝路的畅通创造了条件。6世纪末,突厥分化为东西两部,东突厥内附于隋,西突厥控制西域,其在“丝绸之路”上的势力随之瓦解。这样,中国与西域、西亚贸易的道路全面畅通,南北门户洞开。隋朝的声威飞扬西域和“丝绸之路”。隋王朝采取怀柔政策——开展官方和民间的“互市”贸易,隋与突厥、诸羌等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丝路的畅通,也为丝路贸易在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减免赋税

为鼓励商业,隋代不仅“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12],允许自由贸易,免征盐茶酒,而且停废关津,免除一切入市之税。北周时的入市税,忽而取消,忽而又恢复(闵帝元年除市门税,宣帝即位复入市税)。建立隋朝以后,杨坚为了争取商人对新政权的支持,开皇元年三月开放了山泽之禁,开皇三年(583)取消酒盐税。史载北周末,官置酒坊以取利,隋文帝“罢酒坊”,任民自由酿酤;北周盐井盐池皆封禁,不准人民自由卖盐,隋文帝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得到民众的称赞。自此,私营酒商和盐商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对食盐业来说这是一次大开放,说是便于“平民百姓”使用,其实更便利了商人牟利。炀帝还热衷于加强与西域诸国的互市贸易。《隋书·食货志》载:“以西域多诸宝物,令裴矩往张掖,监诸商胡互市,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自是,西域诸蕃,往来相继。”而《隋书》卷67《裴矩传》也称:“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www.daowen.com)

(三)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隋炀帝除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的鸿胪寺之外,又设立了四方馆“以待四方使者”。在四方馆内,“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大小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掌安置其驮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掌出入交易”[13]。这样设置专门管理与异域民族和国家的机构,并由精通其国情风俗的专人负责接待、管理,也体现了政府对丝路贸易事务的关注和重视,对丝路贸易的发展大有裨益[14]

隋朝统一全国后,胡商在河西地区从事商品交易更加活跃,为了加强隋和西域各国的互市贸易,隋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前往张掖担任交市监,专门管理中外互市贸易。裴矩“监诸商胡互市,啖之以利,劝令入朝”[15],采取有效措施,给胡商以优厚的商业利益,以扩大隋朝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商从事与隋朝的商业贸易;同时,向西域各国来河西的使者、商人广泛炫耀中国丰富的物产和巨大的商机,以促进西域诸国与隋朝的贸易交往。大业五年,裴矩促成隋炀帝的西巡,中国皇帝亲自西巡,在“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张掖)上隆重地接见外国国君和贡使、商人,说明了中国对发展丝路贸易的重视[16]。这些做法,给胡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极大地刺激了胡商来华的热情。通过张掖互市,隋与西域各国政治上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市贸易更加频繁,吸引了更多的西域使者和商人深入长安和各地开展交流和商业贸易。

隋朝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西方商人来内地贸易,要求各地对西来的外国商贾要热情接待,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出行的便利。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威德远播”,受到葱岭东西27个地区国王或使者的朝见。此后更多西域和西方国家的使臣、商人前往中原,至长安的西方各国贡使不仅来自西突厥和葱岭以东之龟兹、疏勒、于阗诸国,还来自葱岭以西河中地区的安、曹、何、穆诸国。隋炀帝也曾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藩诸国,并到达罽宾国(克什米尔)、王舎城(印度比哈尔西南的拉杰吉尔)和安、史等国[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