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告媒体的量化评估方法

广告媒体的量化评估方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称发行量,是报刊社对外公布的发行量。它用来考评广告发布量和发布强度。针对特定的广告运作,有效暴露频次要视媒体而定、视广告作品而定、视营销策略而定。对于广告主来说,更关心媒体受众总量中有多少人是目标受众。让1000名目标受众看到广告所需付出的费用,就是绝对千人成本。和CPM一样,CPRP是考评广告媒体经济成本的基本指标。在评估广告媒体的量化指标时,一定要注意广告主视角,而不能是媒体视角。

广告媒体的量化评估方法

媒体量化评估的任务是考察媒体与受众(尤其是广告目标受众)的相关程度(发行量、视听率、到达率等),以及为了达到某种相关程度可能需要付出的成本(如千人成本)。

1.发行量、读者总数与读者构成

发行量是指一份报刊平均每期发行的份数。发行量有“宣称发行量”和“实际发行量”之分。宣称发行量,是报刊社对外公布的发行量。实际发行量是实际发行的份数,它等于订阅量、零售量和赠阅量三者之和。

发行量是衡量报刊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报刊的覆盖范围和读者总数。读者总数就是平均每期阅读报刊人数的总和,它与发行量有关,同时受到传阅率的影响。所谓传阅率就是每份报刊的平均阅读人数。读者总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读者总数=报刊发行量×传阅率

广告主来说,除了关心报纸的发行量、读者总数,还尤为关心报刊的读者构成,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的读者占报刊读者总数的比例。

2.视听率、视听众构成、毛评点

视听率(Rating)是接收某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庭数,占拥有视听设备的人数或家庭数数的比率。视听率分为家庭视听率(Home Rating,HR)和个人视听率(Personal Rating,PR)。电视的视听率称为收视率,广播的视听率称为视听率。

视听率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是考评广播电视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对广告主而言,除了考察媒体的视听率,还要考察视听众中广告目标人群的占比情况。

毛评点(Gross Rating Points,GRP),又叫“毛感点”、“总视听率”,是一定时间内在某节目中插播若干次广告所得到的视听率的总和。它用来考评广告发布量和发布强度。

毛评点=平均视听率×广告插播次数

例:某频道某节目的平均视听率是25%,在该节目中发布广告六次,那么,GRP就是150%。通常,毛评点在使用时不用百分数表示,只取分子。本例中,我们就可以说GRP是150。

3.到达率、暴露频次与有效暴露频次

到达率,也成“非重复到达率”或“净到达率”,是在一定期限内(通常是四周)暴露于某一频道(频率)某一节目插播广告之下的非重复性人口比率,是考评通过某一广播电视节目插播广告所能达到的覆盖范围。

例:在1000个视听众样本中,有600人接触过该节目插播的广告一次以上(忽略不同的人接触频次的差异,如有人接触一次,有人接触三次),则到达率为60%。

暴露频次,指的是在一定期限内(通常是四周),视听众每人接收广告的平均次数。

比如,在1000个视听众样本中,有600人接收过该节目插播的广告共1800次,那么,暴露频次就是三次。

在通常情况下,广告要取得效果,其暴露频次必须在一定的次数以上,这个临界最低次数称为有效暴露频次。不少广告人认为有效暴露频次是三,这是一个参考数据。针对特定的广告运作,有效暴露频次要视媒体而定、视广告作品而定、视营销策略而定。纳普勒斯(Michael J.Naples)在《有效暴露频次:暴露频次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一书中给出以下研究结论:

在一定时期内只对广告目标对象进行一次广告一般毫无价值。(www.daowen.com)

在分析媒体有效程度时,暴露频次要比到达率更为重要。

在一个购买周期,或4~8周内,至少要有两次暴露频次才可能产生一点效果。

通常在一个购买周期,或4~8周内需要有三次暴露,才能产生足够的传播效果。

达到一定频次后,接下来的暴露所产生的价值是递减的。

达到某一频次后,继续传播将毫无价值,而且可能产生反作用。有人认为超过八次就可能产生负效应,最佳频次应为六次,而纳普勒斯认为广告使人厌倦与暴露频次无关。

以上暴露频次有效性与在不同媒体上进行广告无关。即只要暴露频次相等效果就相等。

4.网民总数、网民构成、浏览时间

网民总数是经常性浏览某网站的人数总和,它反映了网站用户的总体规模,类似于报刊的读者总数、广播电视的视听众总数,是衡量网站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网民构成是网站网民总数中各类用户所占的比率,分为网站网民构成和频道网民构成。在对构成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依据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等参数。分析网民构成,有利于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

浏览时间是网民登录某网站之后连续浏览的平均时间长度,它反映网站对用户的吸引程度。如果网民浏览时间长,则意味着网站的吸引力强,在该网站插播广告被用户浏览或点击的可能性就大。

5.每千人成本、视听率每点成本

每千人成本CPM(Cost Per Mille,或Cost Per Thousand),是指广告每到达1000个人所花费的成本。千人成本适合所有媒体进行投资核算,其公式为:

假设某电视频道一则30秒广告的发布费用是180000元,观众总数是1800000人,则其CPM就是100元。这意味着在该电视频道发布一则30秒广告,要让1000人看到,则需付出100元成本。

这是一个笼统的计算。对于广告主来说,更关心媒体受众总量中有多少人是目标受众。让1000名目标受众看到广告所需付出的费用,就是绝对千人成本。

同样是上例某电视频道,假设广告的目标观众占总观众的比例是25%,那么,目标受众的绝对数就是1800000×25%=450000人,绝对CPM为400元。

视听率每点成本(Cost-Per-Rating Point,“CPRP”),也叫“毛评点成本”,是指在某节目插播广告每获得一个毛评点所需支付的成本。和CPM一样,CPRP是考评广告媒体经济成本的基本指标。

例:某频道某节目平均视听率是25%,在该节目中发布广告六次,支付广告费用30000元,获得了的GRP是150,那么,CPRP就是200元。

在评估广告媒体的量化指标时,一定要注意广告主视角,而不能是媒体视角。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广告主视角关注本企业、品牌、产品在媒体的广告投资收益,而媒体视角则关注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