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大与伟大的区别

探究大与伟大的区别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文里“大”和“伟大”两个形容词仅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似乎正逐渐失去魅力。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突破2500万辆。例如,2016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出口8亿件衬衣所获得的利润才够买一架空客A380客机。这次“长征”与打造更多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无关,而是要把中国企业真正转变成伟大的企业。

探究大与伟大的区别

中文里“大”和“伟大”两个形容词仅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相同。2017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有11家没有盈利。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按规模已跃居全球前五强,但利润率和股东回报却差强人意。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扩张,其中一些企业在高端制造行业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但是,在高利润率的营销和服务领域,中国企业仍然未实现大面积的突破。此外,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由于日益升高的劳动力成本,三星(Samsung)、微软(Microsoft)和丰田(Toyota)等跨国企业已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了越南、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等国。“中国制造”似乎正逐渐失去魅力。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观察到美国的制造业也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有着巨大商业应用潜力的页岩气可能会全面拉低能源成本,从而彻底改变全球能源行业的格局。制造领域的创新也层出不穷,3D打印、自动化、无人驾驶汽车、基因疗法、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及其他科技已经或即将得以采用,劳动生产率因此将得到极大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突破2500万辆。2017年,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汽车都已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占榜单上汽车企业数量的五分之一。例如,2016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中国汽车企业却并未展示出优秀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研发和诸如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仍然被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大众(Volkswagen)、丰田(Toyota)和宝马(BMW)等跨国企业所把持,它们垄断着价值链的高端。而且这些跨国汽车企业在海外也培育出数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通过直接投资或与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的形式,拿走利润的“大头”。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但在产业链上却只能赚取5%的利润,其余95%的利润都被国外品牌的合资企业获得[2]。中国拥有大的汽车企业,但尚未拥有伟大的汽车企业。

漫步上海外滩,映入眼帘的是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和琳琅满目的国外奢侈品牌。乔治阿玛尼杜嘉班纳普拉达、百达翡丽,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强烈吸引着中国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就消费额而言,中国早在2012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然而,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至今还未见踪影。(www.daowen.com)

三位美国学者在合作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中研究了全球价值网络中苹果(Apple)产品的利润分配情况[3],其研究结果令人大为震惊。该研究显示,在2010年,每卖出一台iPhone产生的利润总额中,苹果就能够赚取58.5%;仅次于苹果,排名第二的是塑料、金属等原材料的供应商,拿走了利润的21.9%;而作为屏幕和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获得了利润的4.7%。剩余利润的分配情况由高至低依次为:未归类项目4.4%、非中国劳工3.5%、除苹果以外的美国劳工2.4%、中国大陆劳工1.8%。几乎全球所有的iPhone都是在中国大陆由中国台湾的富士康(Foxconn)完成组装,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总数也超过了100万人,但中国劳工却仅仅获得了每台iPhone利润的1.8%!iPhone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大多中国制造企业所擅长的是组装或代工,而利润更丰厚的领域,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则牢牢被跨国企业所控制。曾经,中国媒体还流传着另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公式:1=8亿。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出口8亿件衬衣所获得的利润才够买一架空客A380客机。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企业,不论经营规模多大都无法创造巨大的价值,也无法在市场上赢得广泛的尊重。

稀缺容易导致牵强附会!2011—2012赛季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大出风头的林书豪(Jeremy Lin)在中国有很多拥趸,其一举一动牵扯到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真正的超级巨星科比和勒布朗·詹姆斯。而林书豪受到如此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华裔身份,更容易引起中国人的认同。正如人们开玩笑所说,林书豪与苹果产品有三大相同之处——中国台湾原材料、美国标签、在中国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这种调侃背后其实也反映出许多无奈,虽然我们的市场庞大,但属于中国的有影响力的品牌实在太少。

实现了规模的突破之后,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更加艰苦卓绝的第二次“长征”。这次“长征”与打造更多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无关,而是要把中国企业真正转变成伟大的企业。伴随中国企业“第二次长征”之旅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投资与出口拉动转向消费与效率驱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