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书的两大编写原则:详解与实践

陈书的两大编写原则:详解与实践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书写对外贸易统计,不是局限于中国一国,而是放眼世界。该书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作为全书的第一部分,且文字量占到全书的68%。在第二部分,该书主要写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顺便提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贸易统计。称为进出口业务统计的业务核算已经成为与海关统计平行的全国性、全行业统计。

陈书的两大编写原则:详解与实践

1.面向世界,研究导向。

陈书写对外贸易统计,不是局限于中国一国,而是放眼世界。该书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作为全书的第一部分,且文字量占到全书的68%。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业化较早,因而较早地建立起对外贸易统计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对外贸易统计方法体系。所谓面向世界的对外贸易统计,首先是面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即便对中国,作者也没有无视历史,而是回顾了1859—1949年的对外贸易统计活动,并将之置于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该书主要写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顺便提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贸易统计。

在那个一切讲求政治挂帅、阶级斗争的年代,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批判的口吻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统计,第一部分各章节几乎都有批判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文字,并且在第一章第三节集中写了“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一般的批判”。

2.以海关统计为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基本制度,确立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基础。

书中引入了苏联对外贸易的“三核算”说法,既指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核算是“业务、会计和统计三种核算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又明确“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不是本课程所要阐述的对象”。

陈书强调:“对外贸易中的统计核算就是海关统计”,“它是记录通过边境的商品的转移”。“与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不同,统计核算所注意的不是每个单独事实而是大量现象”,其任务是“说明这些现象的规律,确定和考察这些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海关统计的国际意义在于,由于海关资料的国际可比性,“在举行贸易谈判和缔结商约和协定时,都要利用海关资料”。(www.daowen.com)

关于业务核算,陈书归纳了其两个显著特点:

(1)业务核算是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核算。“在出口业务方面,进行着签订出口协定和合同以及它们执行情况的核算、出口商品发货的核算、出口商品库存的核算,等等。在进口业务方面,进行着签订进口协定和合同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核算、进口商品的接收以及把它们拨交用货部门的核算、进口商品库存的核算,等等”。

(2)业务核算的系统报表方式。“业务核算的任务是将对外贸易业务进程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登记以编制报表”,“便于对各对外贸易组织实行业务领导并对其活动进行日常的监督”。

“对外贸易组织将有关业务执行情况的各种资料登记在专门卡片上”。“业务核算所使用的资料很多是用电报和电话来传递”。“业务核算的资料,由对外贸易组织进行定期汇总。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组织的业务报表编制全国对外贸易的综合资料”。

在“文革”前,陈书一直作为对外贸易统计学的经典著作在各高校的对外贸易经济学科中发挥影响力。

陈书所说的业务核算,就是当时在对外贸易国营经济系统业已建立起来的“进出口业务统计”。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私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越来越少,国营进出口公司的进出口流转额占比越来越多,逼近100%。称为进出口业务统计的业务核算已经成为与海关统计平行的全国性、全行业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