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国际贸易统计的学术体系——贾18书

建立国际贸易统计的学术体系——贾18书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对外贸易统计”与“国际贸易统计”长期共存。贾18书载明:国际贸易统计是关于构建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汇总、分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国际贸易统计无疑具备了这些要项。国际贸易统计服务于中国建设全面开放型经济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建立国际贸易统计的学术体系——贾18书

2016年9月,贾18书的初稿业已完成85%,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10]被批准立项。2017年6月完成初稿,所以评审专家基本上能够针对全书所述做出评议。贾怀勤在后续的研究中借鉴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书稿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和增写,于2017年4月形成最终成果,顺利地通过了结项评审。

此前,国内已经有多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问世,亦有将论文结集出版的[11],但毕竟是各个专题分写,不能成其系统。或有系统专论成书(含研究报告[12],也还是囿于某一子领域,不能涵盖国际贸易统计全领域。贾18书从全局广度、历史深度和理论高度对1991年以来国际贸易统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既有规范性内容的系统讲述,也有针对前沿问题提出自家和其他专家之见解。此书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统计学科名称的确立和它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关于学科名称。20世纪50年代起称为“对外贸易统计”,80年代后期陈及时讲授贸易统计的国际规范和统计方法[13],为区别于另一位老师所讲的以讲授外贸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流程为内容的《对外贸易统计》,将课程名称称作“国际贸易统计”。此后,“对外贸易统计”与“国际贸易统计”长期共存。贾怀勤认为,“对外贸易统计”是受苏联影响而使用的学术词条,其背景是专业教育与政府工作直接对口,政府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高校即开设对外贸易统计课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对外经济活动由单纯的对外(货物)贸易扩展到无形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相应出现了“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或“涉外经济统计”等提法。在策划编纂贾18书时,作者决定采用“国际贸易统计”这一词条,因为我们的研究尽管是为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服务,然而是从国际经济联系的角度研究贸易统计,旨在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国际社会,包括国际经济组织和外国政府,在使用“贸易”一词时,通常指的就是跨越国境的商品交换活动,贸易统计的前面加上“国际”作为定语,乃是指从全球或多边视野来看待贸易统计。

(2)承继和发扬陈书的外研取向。贾18书认为:纵观20世纪后50年中的十多部教材和专著,其学述取向无非是外研(foreign research oriented)和内操(internal operation oriented)两种。外研的“外”字,指放眼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当然视中国为世界的一部分),“研”字指研究。“外研”取向,关注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贸易统计数据的生产方法和理论依据,目的是使外贸工作者能够读懂国外的贸易统计数据和分析文章,从而明了国际市场竞争态势和趋势,为国家制订对外贸易政策和规划服务,为对外贸易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而“内操”取向,限于中国封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重在中国对外贸易统计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基本分析操作。为中国政府制订对外贸易政策和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监督、检查对外贸易政策和计划服务。但“内操”取向也随着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而式微。

贾18书尽管没有使用与陈书一样的学科名称表述,但却承继和发扬了它的学术思想。

(3)关于国际贸易统计的学科地位。贾18书载明:国际贸易统计是关于构建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汇总、分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在学科体系中,它是一级学科统计学之下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下属的三级学科,也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之下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与经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

2.使国际贸易统计研究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1)从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贸易统计的辩证关系,阐述了国际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创新背景和演进历程。

(2)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统计学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填补了学科研究的空白。

学术创新集中体现在两张理论框架结构图上:贸易对象和交易方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书,十多年前绘制,首次发布在当时的论文中;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框图是该书著作中首次绘制。(www.daowen.com)

3.国际贸易统计具备了作为独立子学科存在的要项。

一个学术思想体系能否作为独立子学科存在,主要则取决于三个方面:是否具有明确、合理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独特的方法?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国际贸易统计无疑具备了这些要项。

(1)国际贸易统计(学)所研究现象的独特之处:①统计研究观察对象承载体跨越国界;②统计研究观察对象承载体的双向流动测度;③统计研究观察对象的镜像现象;④统计研究观察对象的全球汇总和国际比较问题;⑤统计研究观察对象的独特数据采集渠道。

(2)国际贸易统计(学)研究方法具有统计学的共性,但是对某些方法有独特的侧重和发挥,如国际贸易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行政记录法、银行申报法和企业/住户直接调查法)、商品(行业)类别和交易国别的单向分组法和两个标志的交叉分组法、单位价值对交易价格的替代法、质量指标数据和数量指标数据的综合运用、镜像数据替代法和镜像数据比对(即双边贸易数据差异比对)法。

(3)国际贸易统计服务于中国建设全面开放型经济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政府统计专家在相关工作领域的推进,增加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跋:贾18书为数字贸易测度伏笔

贾18书的篇章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中国贸易实务”版块中安排有第十章“中国专项涉外商务统计”。这章具体内容就是服务外包统计和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从常理说,一项贸易,要么属于货贸,要么属于服贸,这两项统计应该在第八章或第九章中。然而问题在于无论是货贸统计还是服贸统计,虽然包含了它们,但却不能单独测度它们的进出口值。而中国政府又特别关注这两种新兴业态,建立了专门统计制度,贾18书就给它们单列一章了。

21世纪第二个十年,数字经济异军突起,数字贸易成为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贸易之后一个崭新国际贸易样态。在此书编著过程中,贾怀勤已经关注到这一点: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商都属于数字贸易。只是作为系统的国际贸易统计理论和方法专著,不能写入其时连基本概念都不甚了了的数字贸易,只好以专项涉外贸易处之。

早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贾怀勤就已涉猎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了。2007年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建立我国电子商务统计的思考》[14]。2011年他发表了论文《电子商务统计及其与国际贸易统计的交叉》[15]。一俟贾18书稿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审定交付出版社,贾怀勤立即投入对数字贸易测度的研究。近三年来业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