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政治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外部军事环境,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军用航空航天主要目的是保障国防安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中军用的一大部分订单和国家资本投入都与每年的军费支出息息相关。(二)政府规制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一直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大部分航空航天企业均为国企。中国的十二大军工集团中有四个属于航空航天产业,这四个军工集团涉及航空航天产业的大部分业务。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包括政治、社会、心理、市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政策、战争、人口、技术、投资、市场、自然等多方面因素。产业不同,影响因素的主次重要性差异也很大。就航空航天业发展而言,宏观军事安全的需要、产业投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政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环境

现在,全球虽然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是局部的紧张态势常有发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政治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外部军事环境,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军用航空航天主要目的是保障国防安全。为了保障中国和平稳定向前发展,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其发展也对国防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中军用的一大部分订单和国家资本投入都与每年的军费支出息息相关。以1995—2016年的数据为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与国家军费开支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力量成为平衡大国关系的重要筹码。因此,我国复杂的宏观军事安全的战略需求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国防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有周边14个陆上邻国、8个海上邻国,美国并不与我们相邻,但其包括亚太再平衡政策在内的许多政策都严重影响中国的周边国家,进而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造成影响,南海争端、钓鱼岛、南千岛群岛等事件频发。这些周边国家的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军费支出有着直接的影响,构成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二)政府规制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一直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大部分航空航天企业均为国企。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对于航空航天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管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一家政府拥有的公司;意大利政府继续拥有莱昂纳多约30%的股份;印度的HAL是由政府直接拥有的。除了限制进入之外,各国政府均对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业进行多方面扶持,为航空航天提供有力的经济环境。一种扶持方法是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例如,亚拉巴马州对空中客车的支持包括道路建设以支持新设施,新加坡也投入巨资在Selatar机场开发综合航空航天工业园区,以吸引国际航空制造商。基础设施支持还可以包括劳动力培训,这些举措通常可以受益数十年。另一种扶持方法是支持创新,促进或资助研发活动,以促进技术进步或改善新技术。英国政府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制造研究中心,并于2012年宣布了一项8 000万英镑的计划,以“确保英国处于先进制造业的前沿……尤其是在航空领域”。

中国的十二大军工集团中有四个属于航空航天产业,这四个军工集团涉及航空航天产业的大部分业务。2015年,航空航天产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全部企业的比率高达86.68%,2010年更是高达92.70%。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航天产业的政策门槛非常高。一直以来,国家都严格控制军工产品的准入制度,民营企业除了一些下游零部件产品,是不允许涉足军工领域的。这其中,航空航天产业更是如此。现在,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国家渐渐放开管制,但是民营企业想要获得武器装备生产资质,还是需要获得“四证”。对于大多数民营厂商来说,依旧存在很高的门槛。这种制度门槛,一方面,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想进而不得进;另一方面,对于国有军工企业来说,长期处于这种缺乏竞争、受国家管制和保护的环境,低效率和体制僵化的缺点就不可避免。未来,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是大势所趋,政策壁垒会从小范围的消失扩展到所有竞争领域的壁垒消失。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进入军工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三)人力资源

任何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均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航空航天制造业是跨学科、跨领域、多专业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技术研发最根本的原动力来自人力的投入,相比其他工业而言,其对研发人员的需求更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之所以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开始起步,也是由于许多国内的科学家和在国外学习多年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归国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即使是现在,能够进入中国航空航天企业的人才,无论从学历、技术还是实践经验水平,都比其他民用产业的人才要求更高。

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中,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国家的32%的雇主和83%的日本公司表示,由于缺乏合格的人才,特别是技术人员、技术熟练的贸易工人和工程师,人才补充工作难度很大(万宝盛华集团2015年人才短缺调查)。过去的MGI研究突出了世界各地高技能工人的潜在短缺和技能不足者的潜在供应过剩。2015年,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排名前十位最难填补的工作中有三个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如航空航天直接相关。在巴西、中国和印度,到2030年,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预计会造成高技能工程师和中级技术人员的短缺。另外,老龄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工人年龄平均数为42岁,但在航空航天工业则接近48岁(美国劳工统计局),超过25%的美国航空业工人年龄超过55岁,许多人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退休,45—55岁年龄组的工人所占比例提高到接近55%。许多公司也面临着招聘、培养和留住顶尖人才的挑战(Strube,2017)。

从图6.1可以看到,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自1995年的59.07万人开始短暂上升后就逐渐下降,一直到2004年的24.78万人。后来逐渐增多,到2015年为38.7万人。对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来说,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比数量更为重要,前期虽然从业人员数量不断降低,但是相应的人员素质水平提高了,则有效劳动也是增加的。

(www.daowen.com)

图6.1 1995—2015年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高技术人员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则完全没办法掌握相应的技术,进而面对在位企业则毫无竞争力。现在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企业的专利技术都要靠人来实现,许多技术转移,除了专利的转移,最关键是人的移动。目前,国内大学开设航空航天类通用专业的不多,且专业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实践需要,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行业人才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强有力的稳定的科研创新队伍。

(四)资本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又是一个高资本需求的行业。无论是大飞机的研发制造,还是卫星的设计、发射,都需要长时间、持续地投入巨额资金,并且在数十年都没有收益。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理性人的最大化收益选择决定了大多数企业不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国家的航空航天产业都是由政府扶持,或者由政府出资。

目前,资金方面的行业壁垒慢慢有所降低,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由于中国民营资本力量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发展几十年来,中国的民营资本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也有许多大的民营企业具备了能够进入航空航天领域的资本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可能只有政府具备的投资能力现在一些大的投资主体也能实现。二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被开发出来。例如,商业航天的发展中就有很多民营企业加入进来,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航空航天产业市场需求比较单一,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能力满足,而现在中小卫星成为大趋势,也是市场需求所带动的。这也为民营企业的参与提供了机会。三是资本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现在的资本市场效率越来越高,为企业拓宽了外部融资渠道,改变了其原来单纯依赖银行贷款财政拨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有利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技术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无论投入的资金或人力资源有多少,最终能否在技术水平上有所突破成为决定性因素。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其他大国的差距,从根本上来说是技术水平的差距。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早期,我们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俄罗斯、美国,需要从各种渠道进行研究,一点点摸索研究他们的技术,直到第三代战斗机“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这是由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性能、多用途的属性的飞机,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也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主研制国际先进战斗机型的行列,“歼10”飞机工程也由此在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7年,C919大飞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生产的大飞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点点摆脱对西方大国技术依赖的过程,也是不断赶超的过程。对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能否在技术上领先于其他企业是整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基础,也是能否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关键点。很多民营企业无法进入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最大障碍也是技术上达不到要求,或是由于无法获取技术专利。

而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技术更是能够决定战争成败的决定因素。例如,2011年,美军成功击毙本·拉登,取得了“9·11”以来反恐战争的重大成果,轰动全球。为了发现和抓捕本·拉登,除了动用传统的人工情报组织外,美国采用了大量高科技情报和卫星应用装备及技术,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事作战方面,技术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力所及的范围。

在市场领域也是如此,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也催动了技术的一次又一次升级,航空航天产业更是如此,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是压倒一切的。SpaceX最新发射成功的猎鹰重型,只需要两次发射就可以满足人工登月计划的运载需求。而自从20世纪美国和苏联的登月之后再也没有国家能够完成登月,即使是美国也随着之前火箭的老化而慢慢丧失了人工登月的能力。这次猎鹰重型的发射成功所代表的美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更是给我国航空人很大的压力。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是由不断出现的市场需求所推动的,由不断发展的航天技术来满足。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近几年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转换能力依然不足。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行业形成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分离的局面。科研单位大多属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研究经费依赖国家拨款,成果多但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却很少。尽管不少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研发机构,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