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案例分析

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最近富士康和苹果似乎已经“貌合神离”,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2014年,苹果开始把部分iPhone和iPad的代工订单交给仁宝电脑和纬创资通这两家富士康的对手。2013年苹果向和硕伸出了橄榄枝,已经说明苹果与富士康的关系发生了裂痕。由于苹果频频另谋“新欢”,使得富士康的净利润的增长率从2009年的37%下滑至2013年的13%。

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案例分析

2014年6月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正在招聘10万名新员工,这比美国5个州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市民都还多。而招这些工人的目的就是生产下一代iPhone手机。当时分析师预计该手机的推出时间将在2014年9月。对此,英国的《金融时报》刊文指出,苹果救不了富士康(意思是富士康要想摆脱“世界最大加工厂”之名,最终还要靠自己)。

郭台铭在1974年创立富士康,最早生产的是黑白电视机的塑料旋钮。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业务扩展到个人电脑组装上,从90年代起富士康开始为苹果公司提供计算机组件。目前,从南部的深圳到北部的郑州,富士康在中国雇用了超过100万名工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在过去20年的时间中,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合作的产品包括iPod、iPhone和iPad。而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和现任CEO库克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产品,再加上富士康员工的辛劳付出,它们两家双双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大公司,同时富士康也发展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商。

不过,最近富士康和苹果似乎已经“貌合神离”,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富士康尝试多元化的努力,包括斥资3亿美元获得4G牌照;另一方面,富士康与新客户华为合作,开辟全球智能手机领域。其寓意是希望尽可能地脱离苹果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富士康要另谋新的增长之路呢?

首先,苹果素有不给供应商留出利润余地的恶名,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12年来营业利润率只有2.8%,2013年也不足3%。

与此同时,由于郭台铭怕富士康被指责为“血汗工厂”,所以近年来数次提高一线工人的薪资水平,这造成富士康的用工成本快速上升。(www.daowen.com)

2014年,苹果开始把部分iPhone和iPad的代工订单交给仁宝电脑和纬创资通这两家富士康的对手。2013年苹果向和硕伸出了橄榄枝,已经说明苹果与富士康的关系发生了裂痕。由于苹果频频另谋“新欢”,使得富士康的净利润的增长率从2009年的37%下滑至2013年的13%。

正如郭台铭所言,富士康的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但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熟的公司要便宜得多。如果富士康不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

问题:

富士康应该如何转型?请你为其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