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美国,库存费用除了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库存总金额。最后出现的结果是,美国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的管理层的员工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占91%,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9%。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网点建设欠缺规划

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点往往是随着企业的销售活动的开展而建立的,随着产品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建设的物流网点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各仓库之间相互独立,地域之间的销售差异难以通过不同仓库之间的货物移动来解决,即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商品的调剂时,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产品的库存状况。企业缺少全面、系统的物流网点控制与规划。

2.组织结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无专门的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职能可能由销售部门代行,也可能在生产部门设立物流管理职能,由生产部门管理企业的物流活动。即使有的生产企业设立了仓储部门和运输部门,但两个部门分别对不同的领导负责,企业没有对其整体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

3.物流费用庞大

企业的物流成本很大。有的生产企业仅仓储成本就可以占到产品总销售额的4%,有的生产企业因缺乏物流规划每年仅长距离干线运输的费用就高达几千万元。因此,在物流费用节省方面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4.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

例如,运输管理方面,采用的多为简单、单一的运输方式,运输资源利用率很低。有些生产企业虽采取了多种运输方式,但是对于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车辆的调配却存在不少问题,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再如,库存管理方面,目前国内有些生产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采用原始的产品码垛方式,没有实现产品存放的托盘化,或利用货架储存具有严格时效要求的产品,不同生产日期的产品混合堆码,给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每年因货物不能先进先出而造成的损失也是很惊人的。国外生产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安全库存控制,而国内的生产企业还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圈子里,对降低产品库存、降低货物储存成本、减少产成品的资金积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www.daowen.com)

5.信息系统问题

效益较好的生产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了企业的ERP系统,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随着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全国性物流网点的建设,没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容易导致信息传输不畅,遇到产品的销售淡季或销售旺季易出现库存积压或货物供不应求的现象,给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6.传统的会计核算法掩盖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上这些费用仅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和装卸等费用都没有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尤其是花费在保存货物的库存费用,也没有单独的科目。

在美国,库存费用除了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库存总金额。只有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中,才能将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中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费用的分布,掩盖了物流费用的真面目,无法唤起企业对物流的重视。

7.企业缺乏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缺乏综合性。无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只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虽然“物流学”或类似名称的教材不断问世,但多是对国外概念的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研究缺乏而导致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种种原因致使过去的教育体系没有给予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一些相关专业的设置也因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而在高等教育目录中几上几下,割断了其发展的连续性。最后出现的结果是,美国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的管理层的员工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占91%,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9%。而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中连本科生都寥寥无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