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一组真实故事

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一组真实故事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借着世界各地纪念伟人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热潮,笔者专就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版税究竟少到何种程度,做一番考证,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懂行专家。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世界各地出现了“马克思热”。为了纪念马克思,2018年马克思故乡特里尔市出资510万欧元,举行600多场纪念活动,包括艺术展和音乐会。德国邮政局专门发行了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纪

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一组真实故事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之一,也是应有的好学风。多少年来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马克思的动人故事,诸如,马克思留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伟大脚印”,马克思和燕妮“最纯洁、最崇高的爱情”,马克思预料到了“中国崛起”,辞去《新莱因报》主编后拒绝担任德国财政部长或国家银行行长,《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稿酬不够马克思抽烟”,等等。对待有关马克思的传奇故事也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笔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在闽北山区下放改造开始,就常读马克思传记,并且做卡片、图示马克思家谱、撰写文章,还登到山上给外线电工师傅们讲述马克思的故事。笔者发现,这些传奇故事,有编造的,有随意拔高的,有想象的,当然也有真实的。今天,借着世界各地纪念伟人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热潮,笔者专就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版税究竟少到何种程度,做一番考证,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懂行专家。

1818年5月5日凌晨两点钟,马克思诞生在德国南部的边陲小城普鲁士邦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城布吕肯街10号的一个律师家庭。5月7日下午4点钟,马克思的父亲到当地办理出生登记手续时按照规定出示了婴儿,在出生证上签字的是当任市长艾美里希·格拉赫(E.Grach)先生。出生证编号为231号[43]。马克思出生的故居建于1727年,祖父洛宾·列维是一名犹太人,法律学家;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生于1782年,法律学家,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个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存活,卡尔为第三胎。父母亲的犹太基因,中产家庭的优越生活,祖上和父辈的高学历犹太教拉比职务显贵的社会地位,还有这座城市长期浸润着自由的氛围——特里尔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靠近卢森堡和法国,地处西欧心脏地带,深受多元文化影响,并最早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这些因素对马克思成才无疑构成了重要条件。

马克思一生著作宏富车载,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进步最为显著的,就是《资本论》。1865年,经过二十多年刻苦努力,马克思初步写成《资本论》,1866年1月开始对《资本论》的文字做最后润色和誊写工作,1867年3月27日誊写完毕。4月10日,马克思亲自将手稿送到汉堡商谈出版事宜。由于汉堡缺少足够的排字工人,《资本论》手稿被“德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民主倾向的出版社之一”[44]的迈斯纳·贝勒出版社转送莱比锡奥·维干德出版社排印。因为需要等待校样,马克思便在朋友路德维希·库格曼医生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直到5月初收到第一批校样。7月25日,马克思写完第一版序言。到8月中旬,他校完最后一个印张,在8月16日凌晨两点钟写信给恩格斯说:“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印张(第四十九印张)刚刚校完……这样,这一卷就完成了。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45]《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于1867年9月14日正式问世,发行量为1 000册。依据当时德国的书报检查令,检查人员认为书中所谈的“是英国的事情,而不是德国”,所以得以放行。不然,依照普鲁士刑法第一百条规定“谁……挑拨国家官民互相仇恨或鄙视,就会生效——并且引起没收的后果”[46]

马克思始终是理论家,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大英图书馆,去世时也只有12位亲友为他送葬。但马克思是一位天才、全才,他能从点滴的经济信息中看到社会的本质,预期社会的发展。1999年进入新世纪前夕,英国通过投票,马克思被公认为“千年伟人”。俄罗斯有1 390条以“马克思”命名的街道,在伏尔加河畔还有个叫“马克思”的小镇。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世界各地出现了“马克思热”。2017年3月,特里尔市议会以多数赞成的表决结果,决定接受中国赠送一座马克思雕像。特里尔市长莱布在市议会投票前表示,马克思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公民之一,是19世纪的历史性人物,“我们不应该藏着他”。5月5日雕像揭幕仪式上,莱布说:“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令我们很自豪,所以这尊雕像对特里尔很重要。”为此,特里尔市曾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与雕像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反复商讨设计方案。

2018年4月27日,德法共同文化电视台Arte就推出53分钟的纪录片《马克思与他的遗产》。同日,德国中央电视台ZDF与文化电视台Arte联合推出52分钟的专题片《偶像马克思》,学者讨论马克思与今日社会的关系。5月2日,德国中央电视台又单独推出长达88分钟的大型文献片《马克思——德国预言家》,称赞马克思是“最有影响力的德国思想家——而且直到现在”。其他德国电台、报刊介绍、讨论马克思的节目不计其数。民主德国曾经将19世纪德国工业起飞时最重要的工商城市之一开姆尼茨都改名为“马克思城”。两德统一后迄今,原民主德国还有550个街道或广场是以马克思命名的。而联邦德国民众一直以平常心对待马克思,将马克思看作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所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一直将马克思视作该党的祖师爷,1928年该党就买下在特里尔、建于1727年的马克思故居。过后被纳粹没收,1947年该故居对外开放。1968年马克思诞生150周年时,社民党将故居扩建成对外开放的博物馆,由当时的党主席、外交部部长勃朗特亲自前来剪彩。

为了纪念马克思,2018年马克思故乡特里尔市出资510万欧元,举行600多场纪念活动,包括艺术展和音乐会。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城市博物馆、莱茵州州博物馆联合举办有史以来最大的马克思展《马克思——生活、著作、时代》,从欧美11个国家的110个博物馆租借来400多件展品,包括马克思在伦敦去世时所坐的沙发等,还收集到59种语言的247部《共产党宣言》。在特里尔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特里尔所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德赖尔表示: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勇敢的欧洲人,马克思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德国邮政局专门发行了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纪念邮票。马克思的大女儿龙格夫人在法国的两位后人Frederique和Anne Longuet-Marx也应邀前来。当年在马克思出生证上签字的特里尔市长格拉赫(E.Grach)的后人、德国电视台主持人Günther Jauch也前来朗读马克思出生证。5月4日晚上在特里尔的古罗马建筑康茨坦丁大厅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有1 000多位客人前来参加。欧盟理事会主席容克亲临大会做开幕词,指出“马克思是一位非常有远见、有特性的哲学家,我们要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理解马克思……抵制社会不公正现象,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义务,也是任何崇尚民主的人的义务。至于那些后来者利用马克思的一些价值观和语句,用来作为压制他人的武器,不能把这些罪恶都写到马克思头上。”5月3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邀请了500多位客人前来柏林总统府座谈马克思。这位总统1991年在吉森大学完成的法学博士论文就是典型的马克思问题:《国家消除无家可归者的历史与前景》。总统做开场引言时,长篇讨论了马克思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一位记者和主编,一位政治家、工人领袖和教育家,一位流亡者、政治受迫害者……无论他的理论有多少矛盾,产生了多少后果,有一点是肯定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德国思想家。马克思的出现离不开19世纪德国历史,德国历史也同样少不了马克思。在当时这样封建专制、全社会走向贫困的时代,他以人文主义激情呼吁新闻自由,呼吁人性的劳工环境、八小时工作制、工人及其子弟的基础教育,承认妇女的地位价值,直到对环境保护的抗争……马克思早就分析到资本集中对社会的危害,更反对政府参与经济运作。

恰恰在新时代,少人问津的伦敦马克思墓地,现在也收4英镑门票,墓园地图上唯一红色圈上的标识文字就是“马克思”。在20世纪,德国方面多次向英国提出,希望将马克思墓迁到故乡特里尔,遭到英方揶揄:当年你们德国政府驱逐马克思,是我们英国收留了马克思。现在马克思的名字传遍世界了,你们想把马克思的坟墓要回去,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的150年时间里,马克思的名字总是和《资本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是在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撰写《资本论》的。1867年4月30日,马克思致齐格弗里特·迈耶尔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47]马克思本来指望《资本论》出版后,能够有一笔公正像样的版税,从此“会成为一个不愁吃穿的人,能够根本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48]。但出乎他的预料,《资本论》的稿酬甚至支付不起马克思在写作它的时候抽的雪茄[49]。当时和马克思对话的是马克思的准女婿保罗·拉法格,他讲得更加彻底:更准确地说,还不够买火柴的钱。但是,迄今尚未找到有关《资本论》汉堡版的版税数额的文字记录。

根据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插图本)的叙述,笔者做一个有关《资本论》汉堡版的版税数额推测。1871年11月底,在《资本论》第一版问世三年多以后,出版商迈斯纳告诉马克思:要准备第二版,付给版税500塔勒,“价格比第一版便宜些”[50]。研究马克思生平的权威戴维·麦克莱伦先生认为,“价格比第一版便宜些”表明,第一版版税不会大于第二版500塔勒的30%即650塔勒,要是超过30%就不属于“便宜些”范围,而支付版税一般都是整数,不带零头的。据此,笔者推测,第一版版税约为600塔勒——比第一版版税“便宜些”占20%、是整数、不带零头——符合三个推算条件的要求。当时德国纺织女工周薪为2塔勒银币,可以购买50千克土豆年薪约为100塔勒,等于300马克,可以购买2 500千克土豆。

如果笔者有关《资本论》第一版版税约为600塔勒的推算能够成立,那么换算成土豆,则相当于12 500千克土豆。撰写《资本论》所花的时间如果按20年计算,那么每年分配到的“土豆版税”有625千克,平分到每天仅为1.71千克,只有纺织女工“土豆工资”的1/4,属于“脑体倒挂”;假如再把这些土豆交换成雪茄,每天能够抽上几枝呢?马克思烟瘾很重,写作时往往手不离烟。由于专心致志研究和写作,所抽雪茄会经常熄灭而需要重新点上,所需火柴自然很多。因此可以肯定,马克思和拉法格有关《资本论》稿酬的形象比喻,并不是戏言。

微薄的版税让马克思的指望——从此“会成为一个不愁吃穿的人”——落空了。在笔者看来,马克思本来的指望是有依据的。当时,能够与《资本论》相比的伟大著作,是90年前即1776年在英国面世的《国富论》,亚当·斯密的巨著,译成汉字有60万字,第一版版税为500英镑。为便于比较,需要把两部著作的版税换算成第三国货币,拟以2019年5月的人民币价格为换算货币。《国富论》所得版税为英镑金币,当时每镑含金量为7.322 38克=2 350元人民币,500英镑合1 175 000元,每千字得1 958元——今天看来,凭1个英镑就能够维持个人一个月的生活,百万版税真是个天文数字。《资本论》字数为88.1万字,版税是600塔勒银币;1塔勒在当时的含银量为18.52克=人民币72元;600塔勒=43 200元人民币,合每千字49元,是《国富论》版税数额的1/27、版税标准的1/40。假如《资本论》版税能够像《国富论》版税一样丰厚,那么就是16 200塔勒;假如《资本论》版税标准像《国富论》的一样高,那么,版税就有24 000塔勒。无论是按1.62万塔勒还是2.4万塔勒提供版税,马克思一家的确从此就会“不愁吃穿”。

但是,150年后的今天就不一样了!迄今,据专家估计,1867年汉堡版《资本论》全世界存量大约还有100部左右,2018年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出售标价人民币达到每部1 580 000元,比《国富论》版税还要高出1/3以上,相当于多少土豆和雪茄?这一标价反映出《资本论》价值之伟大。

人们提到马克思,就会想到《资本论》这部世界第一大典;提到《资本论》,就会想到作者马克思,想到这是马克思为此付出毕生精力的、被恩格斯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巨著。因为诞生了马克思,所以才能写出《资本论》;因为写出了《资本论》,所以马克思成为“千年哲学家”“第一思想家”“千年伟人”。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第十大学荣誉教授米歇尔·阿格列塔2018年向法国《观点》杂志记者表示:当今时代,马克思对货币、虚拟资本和垄断等问题的分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51]。安吾行先生即沃尔弗拉姆·阿道(Wolfram Adolphi),是德国六大政治基金会之一的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专家、德国知名中国问题学者,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马克思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思想家,随着时间推移,世人对马克思的兴趣将会不断增长。2018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序言中说:很少有思想家真正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52]。“马克思是极端的天才”,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史博德(Fred E.Schrader)先生如是评价马克思。作为德国著名学者,史博德是极少能辨认马克思笔迹的人,也是当今世界极少看过马克思全部手稿的学者。

在英国,马克思纪念图书馆馆长梅丽安·江普向《卫报》记者介绍:过去几年,英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断增长;最近几个月,前来该馆看书、听讲座的人数有所增长。2017年,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讲座上,听众爆满,该馆不得不临时采取限制入场的措施。2018年3月18日,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的时候,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行演讲活动,邀请古巴驻英国大使致辞。5月10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了一场名为“全世界劳动者”的纪念讲座,英国知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作家、记者塔里克·阿里发言,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马克思流亡伦敦期间,曾在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博览群书,并在这里撰写《资本论》。后来,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搬迁到大英图书馆。2018年5月到8月,大英图书馆举办《卡尔和艾琳娜·马克思珍藏展》,重点展示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在马克思和女儿的生活、工作中扮演过的重要角色。展品包括马克思、马克思家人和恩格斯的书信,还有一批珍稀的首版马克思著作,其中包括一部法文版《资本论》的首版,马克思亲笔在书中做了注释。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也为伦敦和曼彻斯特的马克思主题游提供了重要机遇。在伦敦期间,马克思有大量时间生活在市中心的苏赫区,伦敦一家公司近年来因此组织名为“马克思在伦敦的生活和思想”的苏赫区主题游,时间是每周日11点钟,每次持续两个半小时,负责讲解的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多年的专家学者。

自从马克思诞生以来的二百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巨大变化。但是,《资本论》理论的光辉依旧照耀全球,马克思因此被德国学者誉为具有超前意识的“超人”。

《资本论》传到中国将近百年,为中国革命孕育了大批干部。先驱们大力翻译《资本论》。革命斗争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读着《资本论》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手捧《资本论》在工厂车间里向工人们讲解剩余价值的秘密,有的在油灯下准备明天给战友们讲解《资本论》的备课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干部们以读《资本论》为荣。

老一辈革命家把《资本论》看作指路明灯。胡耀邦同志以学习《资本论》为荣,身体力行“读过两三遍”,有时还指着《资本论》询问干部:“《资本论》你读过几遍?”以此作为教育干部、推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鞭策。改革开放刚开始,有高官向邓小平请示怎样搞改革开放,得到的答复是:“你不要问我,你去问马克思,去读《资本论》。”邓小平指明了从《资本论》中寻找改革开放有效途径的大思路。可见,老一辈革命家深知《资本论》的价值所在。《资本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也是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市场化道路的指路明灯。改革开放年代,又有多少年轻人读着《资本论》成长为经济学家,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资本论》誉满全球。自1867年《资本论》第1卷德文版出版后,不久就被译成多种文字,有英、法、俄、日、中等几十种译本。马克思亲自审定的《资本论》的权威版本就有8种。进入新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借助于马克思巨著,把“资本论”作为书名的主词,出版了《21世纪资本论》,引起强烈反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分析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以及其运行过程和经济社会后果,因此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在市场经济国家又成为畅销书。据悉,当时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以及各级政府官员、银行家、经理人、投资人、IT精英等,都在求助于《资本论》,力求从中寻找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那场金融危机爆发后两个月,德国《资本论》的销量是2007年的三倍,中国各版本《资本论》的销量增长了五倍。德国新电影之父亚历山大·克鲁格准备将《资本论》拍成电影。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资本论》第一卷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由于《资本论》“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运动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认定这部巨著属于“人类的记忆”。2017年,一些西方国家也在纪念《资本论》第1卷出版150周年。德国《商报》2017年4月13日发表《资本论及其剩余价值》一文,其中写道:“直到今天,谁想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一再产生危机,他就绕不过这部著作。”《资本论》所揭示的商品经济规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其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和有关发展生产力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重要观点出自德国《商报》。

本文所有的信息资料,验证了关于马克思流传广泛的8个字:“生前清贫,身后荣耀”。马克思“生前清贫”,是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身后荣耀”,是因为出版了《资本论》,《资本论》的光辉照耀世界!

(原载《供销合作经济》2018年第4期)

【注释】

[1]黄文忠主编:《过渡型市场经济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263页。

[3]新华网2019年6月22日。

[4]搜狗网2019年6月17日。

[5]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美国总统发表讲话加以贬低,说造成了空气污染;《纽约时报》文章说:“中国依然是贫弱国家,不足为惧。”反映最为激烈的是法国,报刊上惊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搜狗网2019年6月28日)

[6]习近平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并用统计数据证明民营经济所做贡献的“五六七八九”特征——税收占50%以上、GDP占6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占70%以上、城镇就业占80%以上、企业数量占90%以上,此外出口额占45%(见《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

[7]《镜报》2019年第4期,第22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4页。

[9]同上书,第10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254页。

[1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

[13]《图解国富论》,南海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页。

[1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页。

[15]《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1842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16]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www.daowen.com)

[17]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1、22、25页。

[18]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0版,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页。

[19]同上书,第22页。

[20]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05页。

[2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

[23]参见[英]戴维·W.皮尔斯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454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1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17页。

[26]搜狗网2019年6月20日。

[27][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7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页。

[3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5页。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3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3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31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1页。

[37]同上书,第2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7页。

[39]同上书,第55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78页。

[41]同上书,第282—283页。

[42]同上书,第555页。

[43][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44][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页。

[4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23页。

[46]同上书,第232页。

[4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09页。

[48]同上书,第212页。

[49][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页。

[50]同上书,第437页。

[51]《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6日。

[52]《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