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创新思维引领发展:新发展理念的应用

用创新思维引领发展:新发展理念的应用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对此,笔者在《推进数字普惠,迈向共同富裕》、《以科技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三篇文章中分别论述了“以新发展理念促发展”这一课题中的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问题。

用创新思维引领发展:新发展理念的应用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新发展理念来自中国的伟大实践,具有历史穿透力、现实针对性、未来指向性,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思考结晶。对此,笔者在《推进数字普惠,迈向共同富裕》、《以科技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三篇文章中分别论述了“以新发展理念促发展”这一课题中的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问题。

随着各国国内阶层分化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经过长期理论思辨和对危机的反思,我们认为普惠金融已从早期主要适用于落后国家的专属药方,发展为当前各国都重视的一般性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其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包容性,特别是对促进创业就业、消除社会贫困、推进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包括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在内的、强调金融服务普罗大众的“大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已达成全球共识,这在根本上拓展了我们对金融本质的认识。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服务,还专门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为基本经验,中国普惠金融在账户普及率、储蓄普及率、小额支付和信贷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们把利用数字技术作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G20(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目前,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成绩有目共睹。

未来,我们要重视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坚决打击披着数字普惠金融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建立负责任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消费者保护制度,加强基础监管制度建设,补齐监管短板,平衡好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引导普惠金融规范发展。(www.daowen.com)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降低污染性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本逻辑和思路。发展绿色金融是经济绿色化转型的推动力量,也是新时代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发展汇聚新动能。2016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但我们要认识到,绿色转型是痛苦的,需要很多方面的改变。从政策角度讲,明确“绿色”标准是前提,推动可持续发展关键,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是重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方法,切实防范风险是底线。下一步,需要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开发碳金融等市场化产品,推动行业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为绿色投融资提供环境风险量化工具,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此外,要发展绿色指数及相关产品,推动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以及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总的来看,绿色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对发展绿色金融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目前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部分地区开展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试点建设,因地制宜地探索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在政府的引导下,运用市场化手段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节能、环保、绿色减排项目,使绿色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探索出一条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和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启动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