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为的危机意识与应对策略

华为的危机意识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说,任正非刚开始创立华为时,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仅是代理他人的产品,企业的货源受制于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任正非孤注一掷搞研发,生产出了华为自己的产品。在这之中,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人,正是靠着危机意识以及要在危机中活下去、活得更好的信念,一步步缔造出实实在在的辉煌。

华为的危机意识与应对策略

创业的路上,遭遇危机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必然遭遇危机,但可怕的是没有危机的意识。一个人,一个企业,最危险的时候并不是危险突然来临,而是危险突然来临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在遭遇危机时,才是真正的危机。

记得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实验者把青蛙甲放在滚热的沸水中,它很快就察觉到情势不妙,强烈的求生本能使它奋力一跃,跳出沸水而化险为夷;把青蛙乙放在温水里,容器下放一个瓦斯炉,以慢火烘烤,青蛙在水中懒洋洋地游着,待水温慢慢上升时,它的感觉也变得迟钝,反应能力减弱,当这只青蛙终于发现环境变得很恐怖,自己快被烫死时,它已经没有逃生的体能了,也无法跃出沸水。

其实,许多公司在不知不觉中步上失败之途,甚至再也无法改变自己惨败的命运,这往往与它们对所处环境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有关。可以说,在突生的变故面前,企业强烈的求生欲望会使它拼尽全力求得生存,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仿佛那只刚被放入沸水中的青蛙一样,反倒可以化险为夷;而很多企业的倒下,往往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危机事件未予及时处理,以至于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最后轰然倒下。

因此,企业一定不要自以为“获得舒适”就减弱危机意识,而是要认识到危机的普遍存在性,去主动研究危机,将危机按照“轻重缓急”予以分门别类,从而防微杜渐。在这方面,华为老总任正非从创业的那一天起,就天天忧虑“华为活不下去”,即便在华为获得辉煌业绩的时候,任正非仍然告诫全体员工“华为的冬天可能来临”,华为要为抵抗未来的严寒而积极努力,于是,华为不断地化解着发展之中的一个个大小危机,反而使得华为日益壮大起来。同样,比尔·盖茨在激励自己的团队应对危机时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使得微软上下对任何危机均保持“枕戈待旦”的警惕,从而使得微软安然度过了这么多年。

我们仍然以任正非近20年的创业史为例。可以说,近20年来,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正是这份危机感,让华为活到如今,而且活得“越来越好”,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据统计,2015年度,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3900亿元人民币(约合600亿美元),甚至超越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GDP。(www.daowen.com)

其实,企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机事件而得以迈进的。比如说,任正非刚开始创立华为时,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仅是代理他人的产品,企业的货源受制于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任正非孤注一掷搞研发,生产出了华为自己的产品。接着,任正非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当时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设备厂商在我国很多城市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华为尚且无力与国际通信设备巨头竞争,于是,任正非带领华为转战到各大通信设备巨头不屑一顾的乡镇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乏市场的危机。后来面临国内通信设备日趋饱和的现状,任正非又带领华为冲出国门,开展国际业务,进一步扩大了华为的国际市场。可以看到,华为的每一次发展,均是对危机的积极面对与克服,从而推动了公司不断向新的高度前进。在这之中,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人,正是靠着危机意识以及要在危机中活下去、活得更好的信念,一步步缔造出实实在在的辉煌。

孙子兵法》也提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都是通过激发起队伍的危机意识,从而使队伍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实际上,古往今来,危机意识成就了很多人的辉煌。

最后,关于危机,请让我们以任正非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哪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