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引爆7.3.1:一个故事的发端

引爆7.3.1:一个故事的发端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民能够自由表达观点,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形成过程中也会遭遇反对意见的冲击,动摇新加入的成员,以致其心理上失衡,导致“人员”流失,尤其当新成员处于其他网络社区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他必须以个人的力量去面对不同观点的强有力的冲击。

引爆7.3.1:一个故事的发端

舆情的产生,不是由孤立的信息或事件引起的,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刺激性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成为信息或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只要人们愿意,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经过讨论、分化和聚合后形成庞大的“自由意见市场”。在网民的主动作为下,网络上的信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扩散到各个角落、领域和群体,实现信息的“广而告之”。也就是说只要受到网民关注,唤起网民共鸣的信息就能够受到网民的极大追捧,并迅速传递和感染至各类人群,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因此,刺激性信息的出现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一旦有关项目的刺激性信息引发网民的强烈共鸣,就能迅速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并聚集众多“粉丝”,围绕这一项目信息积极展开讨论,当人们不满足现有讨论或者其他演化要素介入时,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就开始酝酿和发展[7]

(2)网民的共情

共情是网民基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产生的共鸣,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和演化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凝聚性商品”,其价值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多而增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软件”,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以较低的成本表达观点。工具的多样化使得网民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工具,吸收和分享与自己内在价值体系相符合的信息,参与那些感兴趣的话题,将“消费者主权”发挥到极致。网民内部分化为大量的小集团,沉浸在“我的日报”和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使得大多议题游离在人们“认知的边缘”,未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刺激性信息要发生作用以致诱发网民的集合行为,最后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能够持续获得网民的注意力。这时网民共情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因为“经验分享能够促进社会互动,让人们拥有和关注共同的话题、任务,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共通点”。网民共情提供了一种社会黏性,能让不同的人相信他们拥有相同的文化。除此之外,网民共情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网民既有共同成见的激发和塑造,并促成网民对议题形成极端的看法。网民共情能够整合网民的不同意见,培养网民对某项议题的共同成见,这些共同成见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的坚定立场,甚至采取集体行动的强大动力。

(3)活跃的意见领袖(www.daowen.com)

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他们当中既有发起人,也有积极参与者,还有围观者,甚至不知情者。事实上,网络群体性事件能量场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部分活跃的关键人物。这些活跃的关键人物也被称为意见领袖,他们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化过程中,意见领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各种细节,并提供给感兴趣的网民,以扩大信息的受众面,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他们熟练运用网络世界的各种传播工具,从而顺利将信息扩散到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积极采用各种手段说服已经接触到信息的网民加入到发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阵营中来,从而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持续发酵和民意高涨。

(4)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催化剂。在前互联网时代,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垄断信息的发布,公众仅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吸收信息,无法对信息的生产制造发生作用,公众的信息偏好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新闻从业人员和地方政府成为影响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扩大了公众在信息发布中的话语权,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它们或者成为新闻的重要信息来源,或者成为新闻本身。网络环境下信息超载使得公众逐渐将注意力聚焦到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新闻事件和信息上来,而公众的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认同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传播媒介为争夺更多的受众而一味求新求异,刊载和报道意料之外的信息,并且为刺激公众的视觉,新闻报道的标签化也日益泛滥,这些根据内容提炼的标签不断唤起网民的共鸣,促使网民更加非理性化,积极投入和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民们受制于各种因素如时间、精力等,更加倾向于关注那些具有价值或者意料之外的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在追逐公众注意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扩散的催化剂,从而使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行动者。

(5)相对隔离的网络空间

相对隔离的网络空间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孵化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初期,需要一个相对隔离的网络平台作为事件当中的信息集散基地,同时为新吸收的成员提供活动的场所,增强集体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网络社会的发达为网民们提供了各种场所,“不同的网络空间可以构成不同形态的虚拟社区,异步互动的电子信件、电子布告栏、新闻讨论群组以及同步互动的网络聊天系统等,都可以聚集一群人,彼此交换意见及想法”。相对隔离的网络平台,典型的如专门设立的网站、百度贴吧、社区论坛等,在这里面聚集着大量持相同见解的网民,他们坚信推动和发展事件的必要性并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具体来说,相对隔离网络平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培养更多的核心力量。在这个平台内聚集着大量持相同看法的网民,他们不断挖掘、分享和讨论与事件立场相符的信息,既有的观点得到来自各方信息的证实,朝着原有的方向继续移动,形成极端的观点,继而采取相关行动。群体成员身处这样的“舆论场”中,其原有观点得到加强,信念更加坚定,逐步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推动的核心力量。第二,抵御外来观念的侵袭。互联网时代网民能够自由表达观点,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形成过程中也会遭遇反对意见的冲击,动摇新加入的成员,以致其心理上失衡,导致“人员”流失,尤其当新成员处于其他网络社区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他必须以个人的力量去面对不同观点的强有力的冲击。而在相对隔离的网络平台,一旦出现相异的观点,群体成员便会对其进行反击,使持相异观点的人在立场上成为少数,继而保持沉默或者选择退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