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温WISE时光:探索R编程的起点

重温WISE时光:探索R编程的起点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之所以能在遇到时序问题时立刻想起R,是因为我是WISE数理统计双学位的学生。我们是WISE第一届统计班的学生。在我眼中,WISE的“分院帽”里只有一个标准——能吃苦。是的,WISE太难读了。印象深刻的一晚,WISE组织了一次网络文本挖掘的讲座。其实这种改变不单源于课堂,还来自于WISE人的示范作用。离开WISE和厦大已经快一年了。我在这遥远异乡的晚上,从一段R代码开始,回忆起WISE的三年时光,一路回首,感激满溢。

重温WISE时光:探索R编程的起点

◎林田田

此刻,我刚刚提交完“时间序列”期中考试的文档。最后的一问,我用R代码解决了一道优化交易策略的开放题,当我得到一个累计收益率12倍于原交易的策略时,我感觉仿若抵达了“人生巅峰”。

其实,读研时学校并没有教我们用R语言,我们用的是STATA。我之所以能在遇到时序问题时立刻想起R,是因为我是WISE数理统计双学位的学生。

WISE和双学位学生的关系,就像是《哈利波特》里那些学院和学生的关系——是WISE选择学生,而不是学生选择WISE。我们是WISE第一届统计班的学生。刚开始这个项目差不多有一两百人,但坚持到最后的估计也就五六十个。在我眼中,WISE的“分院帽”里只有一个标准——能吃苦。

是的,WISE太难读了。每周末都要上课,而且全都是数学课,对我们来说数学课用中文授课就已经很费解了,更何况还要用英文,上完课我们还得回去码代码,用过的软件包括R、 Stata、 Eviews、Clementine。码完代码我们终于把作业交了,可期中考来了,等我们再做完一份作业,期末考又接踵而至。我本科就是经院的学生,大学期间感觉自己专业课中能与WISE课程难度相较的,只有大三上学期的“金融工程”一门课。本科期间,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晚,是刚考完WISE第三门课的期末考,明天自己专业要考的“金融工程”一点没复习,我站在学院二楼的走廊,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末了,擦干了眼泪继续下楼学。大学期间,我妈最经常劝我的话就是:“别太累,大不了双学位别读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幸好啊,在年轻力壮、精力尚足的年纪里,我没心疼自己,而是成了坚持到最后的那批WISE双学位学生。

WISE对我的影响很大,不单是因为它教会我使用软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建模,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思想——想尽办法、用程序和数学解决问题。印象深刻的一晚,WISE组织了一次网络文本挖掘的讲座。那一次,我才知道,原来数据可以这样找——比如PM2.5指数,没有历史数据,只有每日更新的数据,那怎么办呢?写个爬虫每天耙它。后来,我真的用Python写过爬虫,耙过情形类似的北京市交通数据。从懵懵懂懂地进入WISE,到有自信去学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种改变已经不仅仅是技能上的了。(www.daowen.com)

其实这种改变不单源于课堂,还来自于WISE人的示范作用。WISE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条件,从午后的讲座到宏、微观午餐会,再到WISE研究生自己办的“思享者”CLUB,大量的WISE学生和各界老师,如此精力饱满地向我们展开数理的世界。老师的讲座和授课自不必说,WISE的学生如此优秀,让我感觉到活力与压力并存。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任乾、任坤俩兄弟,我经常在知乎的R语言板块见到任坤学长的身影,任坤学长还在gitbook上写R的教程;任乾学长稍少见,但据说他在做的东西非常具有创新性。所以,但凡用心深入WISE的学生,都会感觉到水面下不断涌动的活水,同辈们和老师们不断做出榜样,身处这股往前涌动的潮水中,但凡积极者都能随着潮水前进。

WISE在成长上给过我太多助益,现在在国外遇见来自中国的经济学老师,只要听说我是厦大的学生,都会评价道:“你们的经济学科很好,特别是统计。”我真感觉这份赞誉来之不易。两院改革时,我也是叫苦不迭的学生之一,但现在继续学经济学后,才发现自己深深受益于当时两院严格的教学和考核。

离开WISE和厦大已经快一年了。走的时候学院正在盖新楼,我常去自习的教室估计也不在了。当年“仰望”的学长学姐们,有的已经毕业,有的现已研三。我在这遥远异乡的晚上,从一段R代码开始,回忆起WISE的三年时光,一路回首,感激满溢。

白城四季的浪涌,南普陀寺朝暮的钟声,鲁迅像前紫荆树的冬日花雨,和WISE相交的那几年,我背着统计课本从这些景物和声响中穿过。晨光沐浴的亚南像、月色浸润的文庆亭、午间课歇时脚步匆匆的人群,这是两院学生共同的回忆,也一起见证了我们步履不歇的求知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