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的分析介绍

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筑滇缅公路这一伟大壮举,是云南人民为了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排除万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的体现。为此,滇西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云龙一县死于瘴毒者达五六百之多,筑梅子箐石桥的200名石工只有一半生还。滇缅公路修成后,一度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这条国际通道上,洒满了广大筑路民工的血与汗。滇缅公路是一条公路,但却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它是一条用血肉与汗水浇铸而成的抗战生命通道。

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的分析介绍

修筑滇缅公路这一伟大壮举,是云南人民为了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排除万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的体现。为此,滇西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由于很多青壮年都上了抗日前线,因此,正如著名作家萧乾在修路现场所看到的那样:修路的“罗汉们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没牙老媪,花裤脚的闺女”都上阵了,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了修路的主力军。特别是对那些修路的“小罗汉”,作家不由地感叹道:“当洋人的娃娃正在幼儿园玩耍时,这些小罗汉们都赤了小脚板,滴着汗粒,吃力地抱了只簸箕往这些国防大道的公路上‘添土’哪。”

滇缅公路沿线环境复杂,不少路段不是有瘴疠之困,就是被峭壁所碍。施工过程中,还要随时与暴雨洪水和山体坍塌做斗争。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段滇缅公路都是滇西人民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

由于劳动强度太大,经常有人累倒在地,曾有筑路工人亲眼目睹“芒烘寨一个名叫月里冷的青年女子,个又矮,人又黑,力又小,常常累得昏倒在地上”。

由于劳动环境恶劣,医药设备严重缺乏,筑路过程中患病、因病而死者为数不少,如经芒市、遮放至畹町大约116公里的路段是著名的瘴区,修路者死伤竟达半数。云龙一县死于瘴毒者达五六百之多,筑梅子箐石桥的200名石工只有一半生还。

由于地形复杂,凿崖、筑路、修桥为常,修筑者无不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例如,为了加固惠通桥就得先开通桥两头的山路,而要凿开怒江对岸鹰嘴形的惠通崖又绝非易事。作家萧乾考察滇缅公路时记载:“一个修路工人在向我描述由对岸望到悬崖上的工人时说:‘那真像是用面浆硬粘在上面一样,一阵风就会吹下江去。’说起失足落江时,他形容说:‘就像只鸟儿那么嗖地飞了下去。’随之怒江起个漩涡,那便是一切了。但这还是‘美丽’点的死呢。惨莫惨于炸石的悲剧了。一声爆响,也许打断一条腿,也许四肢五脏都掷到了半空。”(www.daowen.com)

雨季,遇到洪水是常有的事。一遇到较大的洪水,很可能就会有人被水冲走。比如,在修胜备桥,“下桥基的那晚,刚好大雨滂沱。下一次,给水冲掉一次。这时,山洪暴涨了,为了易于管理,一千多桥工是全部搭棚聚住在平坝上的。江水泛滥到他们的棚口,后来侵袭到他们的膝踝……半夜,水退了。早晨,甚至太阳也冒了芽。但点查人数的结果,昨夜洪流卷走了三四十个伙伴。”

在开挖山路时,遇到山体崩塌,总免不了有人因此丧命。若不小心坠入山崖,轻则受伤,重则丧命,更是时不时就会发生的事情。一位参加过修路的傣族人回忆:“我们去换班的那天,坦相领去的那班,正在挖土时,有一个外寨子的民工听上面土动有响声,土司管工的法画准说:‘乱讲,你是在吓人。’话还未完,土真的坍下来了,有一个人就被土块打倒滚下山沟去了。大家一看,树根上还挂着一个包头巾,大家赶忙去挖,挖出来时,身子都压红了,这时才认得是我们寨子的岳波岩兰。抬回家两天就死了。”在修干崖放马场那一段路时“有两个小伙子,在挖土时随土滚下山沟,当场就死了”。

曾任龙陵县县长的王锡光在1938年冬作《滇缅公路纪念歌》中说滇缅公路“不是公路是血路”。那么,修筑滇缅公路时,到底有多少人受伤,又有多少人死亡呢?令人遗憾的是,找遍所有相关记载,都难以找到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1938年9月21日的《云南日报》曾有报道说:“曾经有不少征服自然的男女战士粉身碎首,血肉横飞,怪凄惨地死于无情的岩石底下,怪凄惨地死于无情的大江之中,还有不少的开路先锋则死于恶性疟疾的暴力之下。大约统计,牺牲于上述种种缘故的男女民工,不少于二三千人。”虽然这里的“二三千人”只是一个估计的数字,很不确切,但由此不难想象,修路过程中受伤的民工,显然要远远大于“二三千人”的规模。

滇缅公路修成后,一度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这条国际通道上,洒满了广大筑路民工的血与汗。滇缅公路是一条公路,但却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它是一条用血肉与汗水浇铸而成的抗战生命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