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子票据简介

电子票据简介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以上两者称为电子票据的信息层面和货币层面。结合实际中的操作,我们有理由认为电子票据应该仅包括货币层面,即电子票据是完全脱离介质而存在于电子介质之中的一种新型票据。简言之,电子票据本质上是一种资金传递的电子指令。电子票据是以电子方式制成之票据,并以电子签章取代实体之签名盖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完整的电子票据体系尚未建立,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的电子根据尚未真正出现。

电子票据简介

票据是一种信用工具和重要的支付手段,从法律规定到经济生活的实践,世界上普遍实行票据的法定主义,即发行的票据必须是法律规定的种类,各类票据的发行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内容和格式。网络银行脱胎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电子化的票据或者说是电子票据是传统银行的票据在网上银行的继续和发展。因此,传统票据所具有的法律特征、种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和法律责任,在电子票据身上都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下发的《关于改变电子联行业务处理方式的通知》中规定:电子支付信息与纸凭证支付信息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纸凭证转化为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生效,纸凭证失效;电子信息转化为纸凭证,纸凭证生效,电子信息失效。这是银行内部顺应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对结算方式实行的一种变革。按照这一原则,全国已有3/4 的人民银行开通了电子联行,有近两万家支行一级的金融机构参加了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并且借助于同城电子清算网络系统,实现电子联行“天地对接”,不少地方同城电子清算系统还实现了“票据截留”。在银行系统内部,电子凭证不仅在制度上得到了认可,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实际业务中,并且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从电子信息的发展趋势和银行内部电子凭证运用实践看,电子票据是发展方向,并且终将取代传统的票据形式。

对电子票据法律内涵的定义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电子票据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和支付手段,具备一般票据所具有的外延和内涵;电子票据运用于网上银行,存在于电子介质之中,所提供的信息是可视的、真实的、合法的;每份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过程是唯一的,具有排他性,任何企图伪造、变造、克隆或复制的行为都是非法的,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追究。

我国于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虽没有对票据的内涵作出界定,但理论界对票据的内涵有统一的认识,即认为传统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于见票时或在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凭证。而电子票据作为一种新型票据,法律上既没有对其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形成共识。从实际来看电子票据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传统票据的电子化,即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依托,通过电子信息取代传统的纸质凭证来进行资金流转的电子信息传递。二是用电子信息完全取代传统票据,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资金流动的过程。我们把以上两者称为电子票据的信息层面和货币层面。

在现实操作中,将电子票据定义在什么层面上,将奠定电子票据立法的总基调。结合实际中的操作,我们有理由认为电子票据应该仅包括货币层面,即电子票据是完全脱离介质而存在于电子介质之中的一种新型票据。其内涵是指:由发行人依法发行的,通过发送银行向接收银行发出的或发送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发出的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货币给受益人的电子指令。简言之,电子票据本质上是一种资金传递的电子指令。(www.daowen.com)

电子票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借鉴纸张票据关于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代替纸张进行资金的传输和存储。电子票据是以电子方式制成之票据,并以电子签章取代实体之签名盖章。它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本票、电子汇票。电子票据简言之是票据的电子化,包括支票、本票、汇票等各式票据,透过网络以电子形式进行传送及使用,就目前使用上而言,电子票据主要以企业间的商业往来大额支付为主。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纸介质为票据载体有着悠久历史。相对电子介质而言,纸介质票据本身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与不便:容易遗失、伪造和处理手续烦琐、流通成本高,从而使传统票据市场面临电子经济的冲击,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电子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OTC 市场交易已经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方向。

票据的电子化及电子票据根据的电子化是一种全新的结算方式,其产品——电子票据并不是对现有的传统结算产品的简单优化和组合,需要有不同于传统票据的运用环境。票据在产生、流通、结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以电子形式存在,其间夹杂着电子数据信息与实物票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实质是实物票据处理方式的电子化。而电子票据是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从票据权利的产生到票据权利的消灭的全过程均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并以电子签章代替实体签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完整的电子票据体系尚未建立,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的电子根据尚未真正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