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常见的跨行支付系统种类

常见的跨行支付系统种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两种主要的跨行支付系统处理机制中,RTGS 系统结算风险小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要求高。在20 世纪80年代之前,DNS 系统是各国跨行支付系统的主要形式。因此,大额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银行支付体系的主动脉。此间隔的长短随支付系统的不同而异。从理论上讲,由中央银行负责支付系统的运行更为科学。因此由中央银行管理关键性支付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常见的跨行支付系统种类

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支付体系包括稳定的支付机构(如银行和清算机构)、有效且便利的支付工具和高效稳定的清分结算系统,同时还要有一套运作规章和法律法规作为保证。各国由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历史习惯的不同,支付系统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

1.按结算方式分类: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和净额结算系统

当前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经济体已经建成了各自的跨行支付系统,从本质上各种支付系统的处理机制可以归结为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处理机制和净额结算系统(DNS)处理机制。

RTGS 系统处理机制是在整个营业日内采取连续式逐笔对支付指令进行转账,因此,一旦商业银行接到收款信息,则表明结算是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专业术语称为“结算最终性”,即“Settlement finality”)。在RTGS 系统中,一旦商业银行接到收款信息,则不会承担来自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RTGS 系统的设计更侧重于考虑安全和效率问题,在很好地解决了结算风险的同时,往往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出(付款)支付指令时其准备金账户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使参加系统的商业银行承担了较高的流动性成本。

DNS 系统在一定的时点对支付指令进行轧差,然后只对轧差后的应收应付净额进行最终结算。由于DNS 系统采取的轧差机制可以在双边或多边的基础上将应收应付款项进行对冲,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相应减少参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成本。不过,由于DNS 系统采用定时结算机制,在资金最终结算之前,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没有适当的风险控制,参与DNS 系统的商业银行面临意外的流动性短缺或者信贷损失,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

表11-1 DNS 差额清算情况表(单位:亿元)

注:A 银行应从其他3 家银行收款计290亿元,应向其他3 家银行共付款270亿元,两数相抵应收差额20亿元。其他类推。

在上述两种主要的跨行支付系统处理机制中,RTGS 系统结算风险小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要求高。相反,DNS 系统能够节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结算风险较高。在20 世纪80年代之前,DNS 系统是各国跨行支付系统的主要形式。随着各国中央银行风险意识的增强,RTGS 系统在20 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大额(重要)支付的主要形式。而DNS 系统则更多地运用于小额、非紧急的支付。(www.daowen.com)

2.按交易的金额分类: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一般是金额大,时间要求紧急的跨行市场、证券市场或批发市场所发生的支付,这些市场参与者的要求是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大额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银行支付体系的主动脉。由于实时全额结算机制(RTGS)能够在营业日内连续地、逐笔实现资金转账的最终结算,可以通过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来限制银行间结算过程中的结算和系统性风险。目前,十国集团国家、欧盟各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大额资金转账系统都已采取实时全额结算机制。诸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运行的联邦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瑞士的瑞士跨行清算系统(SIC),欧盟建立的欧洲间全额实时自动清算系统(TARGET)。

小额支付系统是满足个人消费者和企事业单位在经济交往中一般性支付需要的支付服务系统,主要用于支撑电子化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由于支付金额较少,时间紧迫性较弱,这类系统都采用批量处理、净额结算转账资金的方式。小额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交易金额不大,但支付业务笔数很大(占总支付业务笔数的80%~90%)。

此外,部分国家在运行采用RTGS 机制的大额支付系统外,还同时保留着部分采用净额结算机制(DNS)的大额支付系统,这类系统一般成为混合型系统。如美国由清算所银行间支付公司(CHIPCo)运营的清算所行间支付系统(CHIPS)就是一个兼有DNS 和RTGS 两种处理机制的系统。

3.按结算时效分类:实时支付系统和非实时支付系统

所谓结算时效是指以某一支付工具发出指令后资金从某人转给某人或从某账户转到其他账户所用的时间长短。所用的时间越长,时效性越差;时间越短,时效性越好。支付系统按时效性可分为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两种。实时性支付系统的实效性是最理想的,当一方发出支付指令时,结算也同时完成(即实时)。在非实时的支付系统中,从系统收到支付指令到完成结算,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此间隔的长短随支付系统的不同而异。实效性的好坏与结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4.按系统的管理者分类:中央银行管理的支付系统和民间机构管理的支付系统

管理者是支付系统顺畅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谁负责支付系统运行是由历史、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的支付系统从这一角度一般可分为由中央银行主管和由民间机构主管两种。从理论上讲,由中央银行负责支付系统的运行更为科学。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不存在信用方面的风险,而民间机构不论其实力多么雄厚,总会存在信用风险。因此由中央银行管理关键性支付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