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WTO框架内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名实辨析

WTO框架内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名实辨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 瞻 樊力源内容提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最大受害国,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是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鉴于此,我国出口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方法的不公正限制。这则平静的消息并没有在国内新闻界引起多少波澜,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我国主张《入世议定书》第15条已经到期,力图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实际遭遇了阻碍。

WTO框架内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名实辨析

高 瞻 樊力源

内容提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最大受害国,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是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为此,我国已经于2016年提起DS516案,目的就是让欧盟和其他成员立刻停止他们在以往二十多年间针对中国出口商品采用的所谓“替代国”反倾销计算方法[1],但迄今为止,进展并不顺利。通过梳理“非市场经济地位”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美欧等国在这一概念上的部分争议做法,就能明确“非市场经济地位”在美欧等国话语体系下“贸易壁垒”的本质。鉴于此,我国出口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方法的不公正限制。而未来彻底破除“非市场经济地位”限制的希望,还是要寄托于中国在WTO框架内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的提升和高水平贸易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替代国方法;贸易壁垒(www.daowen.com)

【作者简介】高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樊力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2019年6月14日,依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第12.12条之规定,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应中国申请,中止了针对中国诉欧盟价格比较方法一案(DS516案)的审理工作。这则平静的消息并没有在国内新闻界引起多少波澜,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我国主张《入世议定书》第15条已经到期,力图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实际遭遇了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头梳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起源与发展,从而把握美欧等国长期坚持这一概念的个中缘由,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