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全球粮食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解读全球粮食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粮价的激增在2008年前后尤为明显,直至再次爆发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同时,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投资的巨大风险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稳妥的投资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也激化了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双重矛盾和压力。由于经济结构上的缺陷,非洲国家对于经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解读全球粮食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也是每一个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保证粮食安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高优先级的目标。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相伴随的是,粮食危机爆发的频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仅21世纪头10年,就爆发了两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而在这两次粮食危机之间,粮食价格也始终处于一路飙升的状态。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全球的玉米小麦价格翻了一番。粮价的激增在2008年前后尤为明显,直至再次爆发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这次危机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超出预期,甚至连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美国都未能幸免,美国本土的食品零售商一度限制大米的购买数量。

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调查,这次粮食危机的发生并非由于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全球的食品需求。首先,其根源还要追究到能源危机的延伸,石油价格攀升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随之上涨,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有所增加。其次,由于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大力开发生物能源,把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原料投入到能源工业生产中,造成全球粮食供应的急剧下降。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性灾害天气多发,对受灾国的粮食生产构成了威胁,产生了粮食供应不足的恐慌。最后,国际热钱利用这种市场恐慌炒作,投机资金流入国际粮食市场,进一步抬高了粮食价格。

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在本土耕地已经没有更多开发潜力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许多国家开始积极向海外的土地寻求出路,通过跨国土地交易进行圈地屯田。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海外屯田,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增长了近6倍,主要以输送农场工人和进行海外耕地投资为主。(www.daowen.com)

同时,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投资的巨大风险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稳妥的投资项目。美国、欧洲本土的土地价格非常昂贵,可供投资的土地也比较少,而非洲一些地区土地肥沃且价格非常低廉。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极大提高这些土地的产出。非洲的土地投资成本较低,可预期的收益也较为丰厚,符合“低风险高收益”的稳妥投资的标准,因此这里成为国际投资者青睐的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也激化了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双重矛盾和压力。由于经济结构上的缺陷,非洲国家对于经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了恢复和发展危机之后的经济,非洲国家非常需要获得境外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土地是非洲国家手中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资源之一。与此同时,经济的衰退加剧了非洲的贫困形势,低收入群体的生计更加艰难,非洲国家首先要面对大量民众尚处于饥饿之中、本国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现实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