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盟与其他国家对新疆中亚油气合作的影响

欧盟与其他国家对新疆中亚油气合作的影响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结束至苏联解体之前,欧洲共同体没有提出针对中亚地区的条例与政策。俄罗斯是欧盟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地。目前,欧盟30%的石油及46%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并且80%的管道途经乌克兰。欧盟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开展能源合作,符合自身能源政策、能源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给欧盟的中亚油气战略带来不确定性。

欧盟与其他国家对新疆中亚油气合作的影响

二战结束至苏联解体之前,欧洲共同体没有提出针对中亚地区的条例与政策。自冷战结束开始以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8]签订以来,欧盟就成为全球舞台上的核心力量之一,并逐渐开始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20世纪末至今,欧盟着眼于在中亚扩大影响,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与安全利益。

(一)欧盟对中亚的能源政策

1.欧盟中亚能源政策的利益动因

资料显示,欧盟国家的一半能源依靠进口,到2030年,欧盟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比重将分别达到94%和84%。俄罗斯是欧盟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地。目前,欧盟30%的石油及46%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并且80%的管道途经乌克兰。[19]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油气之争导致俄罗斯切断输往欧盟的天然气,普京政府倚重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来向其他国家施压以获取国家利益的战略意图,使欧盟国家意识到自身能源地位的脆弱。另据BP2013年世界能源分析报告显示,俄罗斯仍是欧盟能源进口的主要伙伴国,单一进口能源市场无疑加大了能源安全的风险,因此能源市场来源的多样化、增加新的油气运输线路仍是欧盟能源政策的优先方向。如此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刺激欧盟积极调整能源战略,加紧实施能源来源多元化。中亚的能源储备主要集中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置上看,以上四个国家属于环里海四国,这里汇聚了约479亿桶未开发的石油储备和9.08兆立方米天然气储备。[20]中亚地区以其可观的油气资源和通向欧洲市场输送路线的有利地理位置,将对确保欧盟的能源供应起到重要作用。欧盟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开展能源合作,符合自身能源政策、能源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2.欧盟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是欧盟中亚战略的关键。加强欧盟的能源安全,保证安全的、长久的能源供应,开发地区能源市场,选择多边、双边两种方式并存的能源合作模式是欧盟在中亚的能源政策。其中,欧盟着眼于从中亚和里海地区向西开始建设油气运输管道,然而俄罗斯修建的“蓝溪”与“南溪”管道,则是欧盟计划修建的纳布科管道面临的主要竞争。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给欧盟的中亚油气战略带来不确定性。

第一,欧盟对中亚能源政策的形成

欧盟对能源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源于2006年1月的俄乌天然气争端。2006年3月,欧盟随即发表了新的欧盟能源战略绿皮书,强调超过一半的能源需要进口而且比例还会升高,而欧盟自己的能源储备下降,能源价格上升,欧盟必须继续推进能源类型、来源和运输的多元化。[21]同年11月召开的欧盟能源会议强调将内外政策相结合,建议欧洲在能源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说话。2010年欧盟的“能源2020”战略强调了能源安全是欧盟对外关系和安全政策的优先方向,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对于欧盟的安全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预计欧盟的天然气需求到2030年将达到7710亿立方米,届时欧盟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将达到84%,石油进口依存将达到93%。[22]而目前俄罗斯是欧盟天然气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天然气进口的40%。[23]为此,欧盟将会在节能、新能源开发、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推动能源多元化等方面下功夫。

第二,欧盟在中亚地区能源重要性方面的认知

欧盟对于中亚地区能源重要性的认知始见于如下几个战略文件。2007的《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的战略》认为“来自该地区的天然气对于欧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开发中亚的能源资源需要大量并且持续的投资,和针对中亚国家能源产业各个环节并使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综合政策”。《2007—2013年欧盟对中亚援助的地区战略文件》认为,“该地区以其可观油气资源和通向欧洲市场的输送路线的有利地理位置,将对确保欧盟的能源供应起到重要作用”。[24]对于中亚国家来讲,由于历史原因,其油气管道大部分是在苏联时期修建的,而且都通过俄罗斯境内。其后果是中亚国家无力单独进行能源开发,在油气运输上过度依赖俄罗斯,油气出口价格较为低廉。

欧盟对于中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可以用来平衡俄罗斯运输优势的重要对象。欧盟对中亚的能源政策工具是欧洲国际油气运输计划,[25]政策框架是“巴库倡议”。“巴库倡议”是2004年11月在巴库召开的由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土耳其,欧盟方面以欧委会为代表,俄罗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的会议,目标是促进这一地区能源市场与欧盟市场的一体化,改善里海油气资源向欧洲的运输。[26]

第三,欧盟在中亚的能源政策实践

欧盟在中亚的能源政策实践表现为石油天然气开发和贸易、能源运输管道项目以及其余能源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

首先是欧盟在中亚的油气勘测、贸易以及开发。2013年欧盟委员会提供的信息显示,自2012年1月至12月,欧盟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了约2亿桶石油,占据其全面进口比例的8.9%,2012全年进口量相当于过去11年进口量的三成。[27]欧盟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石油已占其总进口量的6%,对哈萨克斯坦而言,该国出口的石油有8%最终进入了欧洲,为了增加对欧盟地区的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通过参股的形式成为罗马尼亚石油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利用该公司的销售渠道把原油和精炼油输入欧洲。土库曼斯坦允诺未来每年通过纳布科管线向欧盟输送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土库曼斯坦政府也表示,与欧盟的能源合作是其能源政策的优先方向。[28]据欧盟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欧盟从土库曼斯坦的进口商品中,燃料和矿产品占总进口额的91.9%,为61.5亿欧元

其次是欧盟在中亚的能源运输管道项目。欧盟在中亚能源运输管道项目主要包括: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BTC Pipeline)、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输气管道(BTE Pipeline)、纳布科输气管道项目、跨里海天然气项目。目前,欧盟每天通过BTC管道输送100万桶石油,每年通过BTE管道输送66亿立方米天然气。BTC管道全长1768公里,年设计输油能力5000万吨,从巴库出发,途经格鲁吉亚,最后到地中海港口杰伊汉。此管道并不经过俄罗斯,且连接阿塞拜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进入土耳其境内之后,会利用其余港口或者是管线,实现对欧洲的传送。BTE管道的出发点与BTC相同,都经过格鲁吉亚,并最终达到了土耳其境内。此管线长度在690公里左右,设计输送能力平均每年88亿立方米,这条管道基本上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跨里海管线相连。

2008年的《第二次欧盟委员会战略能源评估》的优先项目中包括建设将里海油气输送到欧洲的南部走廊,这个战略在巴库会议之后的阿斯塔纳会议宣言中也得到了支持。南部走廊的核心是纳布科管道。该管道的建设由奥地利和土耳其的能源公司在2002年提出,总跨度为3300公里,穿越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最后到达奥地利,设计年输送能力为310亿立方米。项目官方网站表示管道建设于2013年开工。[29]2003年欧盟给予这个项目500万欧元的种子基金。欧盟能源专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也访问了主要的纳布科管道供给国家,以说服它们向纳布科项目供气。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表示愿意为该项目提供贷款,但该项目工期一拖再拖。(www.daowen.com)

纳布科管道工期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伊朗碍于美国的制裁态度不愿意向纳布科管道供气;伊拉克国家之中存在着较多政治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对纳布科管道供气产生了影响;就阿塞拜疆而言,在供气量方面存在欠缺,每年计划的数量在80亿立方米之内,较之纳布科管道设计运输水平而言,相差甚远;从纳布科管道角度来看,其天然气的核心来源地就是土库曼斯坦,但围绕该国天然气走向的地缘政治争夺激烈。

跨里海天然气管线的建设也是欧盟在中亚另一个管道项目。欧盟积极支持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卡拉恰干纳克(KARACHAGANAK),产量约为200亿立方米,占哈萨克斯坦天然气总产量的40%,而欧盟认为,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的出口才能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因此,在实际行动上,欧盟对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较为迟缓。[30]

最后,在中亚国家的能源领域之中,欧盟进行了较大投资。通过欧洲的国际能源合作计划(INOGATE),2009—2012年欧盟对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效率、石油、电力、能源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投资,总投资额超过1325万欧元。此外,欧盟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国家在双边层次建立了能源合作关系,例如,与亚美尼亚签订《跨安纳托利亚管线政府间协定》,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能源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协议欧盟与乌兹别克斯坦将发展太阳能、水能和其他能源基础设施(包括纳布科管线),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了建立“跨里海管线欧盟—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间协定”磋商,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二)伊朗因素

中东强国伊朗是伊斯兰世界中的什叶派大本营,伊朗推行的宗教革命对中亚有着深刻影响。伊朗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俄独联体国家研究所专家克尼亚泽夫曾指出,苏联解体后,伊朗借助与中亚地区的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民族、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争夺,以期不断提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当代伊朗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萨法罗夫指出,伊朗正在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以及本地区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拓展自身外交空间,而这些将打乱西方国家针对伊朗的战略部署。

冷战后,伊朗为对抗美国在中亚的渗透,利用宗教、文化的优势,也在中亚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伊朗是于1992年1月第一个在塔吉克斯坦设立使馆的国家。虽然塔吉克斯坦属逊尼派,但伊朗十分注意利用语言与文化上的共同渊源,发展同塔吉克斯坦的关系。从1991年底开始,伊朗每年都派官员访问中亚,提供经济援助,签订促进人员往来的通航协定,帮助中亚国家发展伊斯兰教育,援建清真寺,接受人员培训。2010年新年伊始,伊朗总统内贾德先后造访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媒体认为,在西方准备加大对伊制裁的背景下,伊朗此举将有利于其拓展外交空间。

伊朗与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双边关系较为密切。现阶段,对于塔吉克斯坦来说,最为核心的投资者与合作伙伴就是伊朗。因此其与伊朗进行经贸与政治关系的发展也是有着相应意义与价值的。能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水电站项目的合作是伊朗和塔吉克斯坦的主要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对塔吉克斯坦实现“能源独立”极为有利。此外,伊朗同塔吉克斯坦还签署了与“安扎布”隧道施工有关的协议,此工程的开展能够实现塔吉克斯坦境内交通问题的解决。现阶段,双方经贸额度每年约在30亿美元。

目前,从伊朗中亚战略角度来看,塔吉克斯坦属于核心部分,充当立足点角色。伊朗和塔吉克斯坦除了在语言上比较相似之外,对比俄罗斯与中国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贸易特色及优势。但是,在中亚国家之中,存在较多文化与教派,逊尼派穆斯林群众相对较多,政府在这些教派所造成的纠纷及矛盾事务上较为敏感。宗教上存在的分歧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朗和阿富汗部分地区的影响力。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提出,无论是在阿富汗还是中亚五国,伊朗战略前景都是存在一定限制性的,即便伊朗政府官方大多属于什叶派,然而在中亚国家及阿富汗中,人口大多为逊尼派。[31]

(三)土耳其

土耳其与伊朗相比,更具有和中亚国家相同种族、相同语言、相同宗教的优势。土耳其视冷战的结束为300年来恢复奥斯曼帝国的大好时机,与之相配套的行动是积极参与中亚工作与项目。基于自身与中亚地区在人文领域方面的密切关联性,例如宗教、文化以及语言等等,土耳其通过多种措施介入中亚国家事务。

第一,土耳其同中亚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通过经济援助取得中亚国家的信任后,土耳其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力度。土耳其很快在中亚市场上赢得了发展空间,例如在纺织业、建筑工业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同中亚国家扩大商品进出口贸易合作,土耳其很快成为中亚国家重要的经济伙伴。此外,土耳其政府还积极向中亚国家传播“土耳其经济模式”,近些年来利用多元化方式向中亚地区派出专业教授及学者,以此构建与土耳其特色相符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土耳其同中亚国家在政治方面的联系。苏联解体前夜,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二届突厥斯坦国际代表大会”,参加者包括中亚以及其他突厥语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各界代表。苏联解体之初,时任土耳其总理的德米雷尔便开始着眼于在中亚施加影响力,如访问新独立的中亚突厥语国家,呼吁所有突厥人相互合作,力主成立“突厥大市场”,向中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92年10月,时任土耳其总统的厄扎尔在首都安卡拉主持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参加国包括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企图联合中亚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发挥影响力。后来,土耳其不断参与中亚事务,尤其是在油气管道建设方面同中亚国家进行不断的接触。

第三,土耳其对中亚地区文化领域的影响。为在中亚地区扩大泛突厥主义的影响,土耳其在中亚突厥语国家进行了大量活动。积极宣传这一地区的泛突厥主义活动,为中亚的泛突厥主义活动家造势;派遣专家设立转播台,对土耳其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直接转播;帮助建立学校,提供师资和教学用品;主动接纳突厥语国家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等。[32]受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势力的鼓动,中亚五国陆续开始了泛突厥主义党派以及机构的创建。举例来说,乌兹别克斯坦构建的传播泛伊斯兰主义观点的“华尔利克”联盟,主张泛突厥主义思想与泛伊斯兰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突厥斯坦运动”。在“双泛”思想的作用下,中亚出现了以“伊斯兰解放党”和“乌伊运”为代表的宗教极端组织,前者主张以非暴力方式夺取政权,在“突厥斯坦”地区建立伊斯兰大帝国;后者则积极向中亚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其价值理念和兵器,积极培养分支机构,在中亚五国最具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泛突厥主义目的是在“突厥语民族”聚居区域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这股思潮在中亚的兴起强化了“突厥语民族”的地位,挤压了其他民族的生存和权利,势必会诱发民族矛盾,影响到中亚国家的政局稳定,更会直接影响到中亚各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