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及其重要性

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是用技术测量和统计方法监视设备质量的变化,并加以控制,以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它是估计生产过程将来的动作。所以质量控制与概率和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控制是为生产服务的必须在经济核算的原则下采取各种控制措施。(三)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设备质量控制是与产品统计抽样相联系的。

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设备质量控制的任务

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矛盾的,变异是客观矛盾的反映,所以变异是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也是所有产品所固有的特性。为了确定产品质量变异的容许范围,生产者或消费者常常规定某些标准。产品质量符合某一标准的,就认为是合格品。这些标准通常不仅按产品属性来划分,而且还规定产品质量的上限和下限。位于这两界限之内的,认为是合格品。这个上限和下限通常称为规格限或公差限。

设备质量控制应该研究同一任务的两个方面:使用前的控制和使用中的控制。前者是在设备制造完毕后,交付使用前,鉴定其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它是鉴定设备制造过去的动作,叫作验收检查。通过验收检查可以鉴定设备是否合乎今后的加工、生产使用的要求,从而防止使用者使用不合格设备,且又促进生产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后者是用技术测量和统计方法监视设备质量的变化,并加以控制,以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它是估计生产过程将来的动作。通过使用中控制能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防生产中不合格品的出现,过程保持稳定,产品质量均匀,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如果生产过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那么在销售或购买产品时就不必过多地担心产品质量的低劣。

(二)设备质量控制的原则

在质量控制是中要采用一些基本的原则,一切控制工具都是围绕着这些原则解决问题的。

1.预防原则

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不是设立检查站或关卡去发现或者找寻不合格品,而是设法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因为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所以最有效的生产方针不是找寻或去发现不合格品,而是如何设法使生产中不出或少出不合格品,这就是预防的原则。要预防就得考虑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生产者或消费者所承担的相应风险。所以质量控制与概率和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

2.经济原则

预防的程度可以是无止境的,但是这里所指的预防不是无条件的预防,而是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合理经济的预防措施。质量控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预防性的控制工具和办法。这些工具在运用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产品方面有特殊的要求以外,还必须运用经济观点考虑如何选用这些工具,且不可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因此,有时我们也可以放松预防而采用事后抽查,这将取决于经济核算的原则。质量控制是为生产服务的必须在经济核算的原则下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各种控制和检查工具,每种都有它的经济使用价值,以供各种不同生产的需要。(www.daowen.com)

3.协作原则

现代化工厂的组织和分工是很细的,而提高和控制产品质量的责任又和许多部门的职责息息相关。要发挥控制产品的最大效能,不能单靠把关、加压等压迫式办法,而应设法把各部门有关的质量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职能单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的效能,共同为生产优质产品而努力。

(三)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设备质量控制是与产品统计抽样相联系的。我们是根据从总体抽得的样本做出关于总体性质的结论,设备质量控制关系着制订产品规格、实际制造和产品检查的整个生产活动,有下列一些用途。

(1)可以确定生产过程进行得是否满意。对处于统计控制的过程可认为是满意的或稳定的过程。这时虽然也可能有少量的不合格品,但对今后的加工和使用并无多大影响。

(2)为制定产品规格提供合理的准则。如果查明正常情况下,质量特征值与公差限不符,那么必须合理地修订公差限。

(3)如果生产过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那么可减少成批产品检查的费用。这时可以抽取小量样品和从经济观点确定最有利的方案。

(4)为给产品设计、实际制造和产品检查三方面工作人员提供一种共同语言,使他们可以了解彼此间存在的问题,进而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