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学习太祖长拳应对德国工业4.0?

如何学习太祖长拳应对德国工业4.0?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4月7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德国工程研究院的主席和博世集团的董事长联合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提交了一份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当时是德文和俄文两个版本。抛开所有神乎其神的概念,我把德国工业4.0的骨架总结为“一个目标、三个维度、两个基石”。

如何学习太祖长拳应对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必须迈向数字化,现在我们已是时候开始制定标准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

“德国人再立新功,开发抗雾霾神器,瞄准中国市场”“青岛地下水管道中存有百年前的配件包,而且都用油纸妥善包好”……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类描写德国制造的报道在中国网络上走红。不过如果你仔细跟踪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大多是谣传。

这是一个德国在中国被神化的缩影,甚至可以说,“德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人吹出来的。而真实的德国制造,远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舒服,否则它也不会想着要“革命”了。

我们对德国制造的印象是什么呢?“高技术”“高质量”“隐形冠军”……好像这些都是非常厉害的优点,但是实际上,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德国是一个以机械行业为主的制造业国家,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也很匮乏,人口只有8000万。正因为这些先天因素,所以德国制造支撑不起太多巨型的大企业,90%的德国企业都是不到500人的小单位。而且德国也没有办法发展资源型的行业,只能依靠向国外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很多都需要在国外建厂生产,才能支撑国民经济

以前,德国的中小企业在零部件和机床领域都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很多企业离开了德国部件都无法正常生产,这就使得德国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也是德国“隐形冠军”的由来。

但是这个路线越来越行不通了,因为德国面临了一个困局,叫作“成也风云,败也风云”。这个“风云”,就是德国的中小企业。

首先,一个胖子,是有很多玩法是一个瘦子承受不了的。

可惜,德国是一个精壮的瘦子。

首先,德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很小,单一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很多大企业采取的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的方式在德国实现不了。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自中国的规模化和低成本竞争对于德国制造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全球公认的31个制造业分支上,德国曾长期垄断了其中的11个,但自2011年7月以后,中国就在另外七个分支上排名第一了。另一方面,人口较少的德语系支撑不起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德国国内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几乎完全被美国人所垄断,德国在信息产业上的话语权几乎为零。

第二,这些德国企业因为规模小,只有能力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中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但是没有能力进行一些跨界的研发投入。因为跨界研发的失败率很高,大企业可以多试错几次,但是小企业错一次可能就是致命的,这也导致德国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互联网降维攻击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www.daowen.com)

第三,就是德国的中小企业为了应对来自新兴市场的成本竞争,也开始不断地将制造外迁;加上德国的老龄化也比较严重,制造业的空心化势头非常明显。我自己在德国公司工作时,其实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新一代的德国人受到欧洲各国的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已经不再像我们传说的老一辈德国人那样严谨和吃苦耐劳了。2015年,德国引以为傲的职业工人制度第一次没有招满学生,同时德国大学的入学率却大幅上升,年轻人不再愿意进入制造业工作,德国制造业的人才危机也迫在眉睫

这三个原因叠加在一起,使得德国必须要通过一个新的顶层设计,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来稳固自己在制造业的地位。而“工业4.0”这个概念刚刚出来的时候,之所以看起来让人不明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一个防守型措施,并不是完全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的,而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先进制造计划,以及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追赶,而“生造”出来的。

你还别不信,从工业4.0正式出世时的一些有趣的细节就能证明这件事。

2013年4月7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德国工程研究院的主席和博世集团的董事长联合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提交了一份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当时是德文和俄文两个版本。

为什么德国的国家战略居然还会有俄文版呢?因为当时普京就在现场,俄罗斯是那一届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伙伴国,但这一届展会除了德国企业外,参展最多的其实是中国企业

从这里其实你就能看出来,今天吹得神乎其神的“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其实在最初也就是一个试探性的报告,并没有那么高的战略高度。

而这一天,正好是乌克兰美女裸体示威的日子,当天德国的头条新闻都是关于这件事的报道,而关于工业4.0的报告完全被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中。

后来这个概念在中国走红,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自身的制造业危机,导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救命稻草。

正因为这个貌似严肃的概念其实是很不严肃地诞生的,所以我们今天才会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我们看不懂工业4.0。感觉它好像兼容并包,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貌似什么都能算工业4.0,又好像什么都不是工业4.0。这是因为我们把很多简单的东西神秘化和复杂化了,其实工业4.0就是解决数据流动自动化的问题,前面所有的那些名词,都是解决数据流动自动化的技术手段。

所以我们要实现工业4.0,首先就要破除德国制造的神话,因为这些故事只会让你更看不清本质,只会盲目学习和全盘落地地生搬硬套。只有拨开这层迷雾,我们才能甄别工业4.0中的核心,把它们收为己用。

抛开所有神乎其神的概念,我把德国工业4.0的骨架总结为“一个目标、三个维度、两个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