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如何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贷方设置明细项目,在借方明细栏内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五个项目;在贷方明细栏内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四个项目。“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如何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进项转出、计提、交纳、退还等情况,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

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贷方设置明细项目,在借方明细栏内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五个项目;在贷方明细栏内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四个项目。

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下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账,将多缴税金从“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中分离出来,解决了多缴税额和未抵扣进项税额混为一谈的问题,使增值税的多缴、未缴、应纳、欠税、留抵等项目一目了然,为申报表的正确编制提供了条件。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购进货物一般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当月已交纳本月的增值税额。企业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3)“减免税款”专栏,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增值税款时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生产企业出口产品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的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www.daowen.com)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该专栏具体包括内销产品销项税抵减的进项税和不足抵减由税务机关退回的款项。这两部分共同形成实质上的出口退税款。注意办理退税时,先计算申报,以后才能收到退税款,申报时先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科目核算。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8)“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改变用途:

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发生毁损: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9)“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注意只对多预缴的税转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将当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