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西商业文明互鉴

中西商业文明互鉴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商业精神文明的互鉴在商业精神文明方面要传承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对此,笃信中华商道的稻盛和夫也明确指出,商也乃仁。简而言之,中华商道蕴涵的人本观、义利观、诚信观、创新观、集体观、家国观,赋予了中国商业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12]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

中西商业文明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里谈互鉴可能更多的是要谈中国对西方商业文明的借鉴问题。

(一)商业物质文明的互鉴

在商业物质文明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前面说过,近代由于科学革命,技术发明创新的速度加快了,今天还在不断地加快。中国在19世纪之前领先西方,之后迅速滑落,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以前的技术发明以经验为主,中国人多,生产经验多,技术发明的速度也就快;但因未能从经验为主的技术发明转型为以科学实验为主的技术发明,所以,在西方科技的发明创新速度加快以后,中国的经济地位就日益落后。这是因为科举取士的制度安排未能强调数学、可控制实验等内容,阻碍了科学革命自主产生于中国的可能,因此,技术变迁的方式未能从以经验为基础转变为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只要改变教育的内容,切实加强基础科学教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并不亚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82]今天,面对技术封锁的现状,要实现原创技术创新,应对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基础科学教育尤为迫切。任正非强调,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现在华为有七百名数学家、八百多名物理学家、一百二十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这是华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基础。

(二)商业制度文明的互鉴

在商业制度文明方面中国要积极借鉴西方的法治精神。关于法治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法治是实现国家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理解认为法治是基于对人民自由和权利的保障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第一种理解现在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第二种理解尚需时日。然而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现实上看,由于公权力常常被滥用以致危害私权利,就有必要限制公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所谓建设法治政府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这里所说的法治精神,强调的就是后者。事实上,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是众人期盼的人民权利的圣经和宣言书。

(三)商业精神文明的互鉴

在商业精神文明方面要传承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本”与“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爱”来源于“人本”,儒家思想将“人”放在宇宙和人类世界的中心,进而衍生出“由此及彼”“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所以,为人、以人为本是中华商道的本质,是中华商道的根本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仁”也必然是中华商道的本质。对此,笃信中华商道的稻盛和夫也明确指出,商也乃仁。[83]如果简洁一点,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人本、人道,那么,人本、人道就是商道,中华商道的本质就是人本、人道。这样,我们可以说,儒商就是以儒家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经营企业家,即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指导企业经营的企业家。“仁”为根本理念,“义、礼、智、信”是“仁”的充分体现和展开,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追求和服务于人类对更美好的生活需求。以人为本的中华商道具有丰富的内容。如“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商道精神;“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精神;“非诚贾不得食于贾”的诚信精神[84];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贵群尚和的集体精神,等等。简而言之,中华商道蕴涵的人本观、义利观、诚信观、创新观、集体观、家国观,赋予了中国商业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就是人本的中华商道精神。关于中华商道的内涵,前面已有论述,此处仅点题。

【注释】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3]宋龙根:《汉谟拉比法典简介》,《阿拉伯世界》1986年第3期。

[4]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5]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1—62页。

[7]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0页。

[8]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李凤华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

[9]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1页。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12]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14]易宁等:《古代希腊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34—237页。

[15]易宁等:《古代希腊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64页。

[16]刘剑文等:《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1—49页。

[17]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0页。

[18]巫昌国等:《对古希腊官吏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19]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20页。

[20]易宁等:《古代希腊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42—243页。

[21]张誉琳:《古希腊民众的重商思想》,《消费导刊》2008年第2期。

[22]瓦罗:《农业论》(第二卷引言),《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转引自袁德忠:《试论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商业》,《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3]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25]刘剑文等:《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0—71页。

[26]刘剑文等:《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3页。

[27]刘剑文等:《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67页。

[28]杨俊明:《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的城市管理与经济状况》,《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6页。

[30]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0页。

[31]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5页。

[3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页。

[3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36]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113—118页。

[3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279页。

[3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3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281页。(www.daowen.com)

[4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283页。

[41]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企业家的尊严:为什么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世界》,沈路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3—14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9页。

[43]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67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

[4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285页。

[46]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李凤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47]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李凤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6—57页。

[48]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李凤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4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5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1页。

[51]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了疯狂掠夺,占有了无尽的财富,数量相对于旧大陆数千年来开发出的总量,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以西班牙为例,从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人从美洲得到了总计18 600吨登记白银和200吨登记黄金。未登记的、私自运入西班牙的金银估计占总数的10%至50%。(见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6—167页。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5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53]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文汇出版社2017年版,第74页。

[5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5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56]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李菁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57]John kingdom,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Politics in Britain. Polity Press,Oxford,1999,pp.69—70.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4页。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

[61]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徐庆译,文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54页。

[6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3页。

[6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2页。

[6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1页。

[65]黄树东:《制度与繁荣:一个新世界的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90—91页。

[66]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徐庆译,文汇出版社2017年版,第160—161页。

[67]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47页。

[68]18世纪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尤其推崇《论语》,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而亚当·斯密则颇受魁奈的影响。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6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70]刘学堂:《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发现与研究综述》,《中国文物报》2017年第6版。

[7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7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7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

[7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7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7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77]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78]戴维·兰德斯等:《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页。

[79]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

[80]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47页。

[8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页。

[82]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3]稻盛和夫:《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第299页。

[84]《管子·乘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