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滴滴代驾:汽车后市场占位策略

滴滴代驾:汽车后市场占位策略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7月28日,滴滴平台正式推出了“滴滴代驾”业务,并放言要在半年内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滴滴平台试图以代驾作为突破口,提前抢占更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后市场。另外,强大的融资能力也为滴滴代驾培育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再加上滴滴在其他垂直类出行服务市场的成功经验,都使滴滴代驾有着足够的底气去规范和培育汽车后市场。

滴滴代驾:汽车后市场占位策略

2015年7月28日,滴滴平台正式推出了“滴滴代驾”业务,并放言要在半年内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然而,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代驾业务的市场规模约为25亿人民币,这对市值预估达150亿美元的滴滴出行而言,显然不值一提。

因此,滴滴积极布局代驾业务,绝不只是由于看好这一尚待开发的蓝海市场(数百亿规模的市场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滴滴平台试图以代驾作为突破口,提前抢占更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后市场。

当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三方:小型私营店、大型快速保养连锁店和4S店。而根据相关统计,在全国正式注册的约40万家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厂商中,小型私营店的占比高达70%;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大型连锁企业,则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汽车后市场参与者这种“小、乱、散”的特点,造成了汽车修理养护市场的混战局面,也使国内汽车后市场缺乏具有高信誉度的大品牌,无法有效维护客户资源。

进一步来看,汽车作为一种地域性交通工具,其维修护养也必然立基于具体的地域服务,这是当前国内汽车后市场没能形成全国性大企业的先天性原因。不过,从更为实质的层面来讲,地域化因素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服务的标准化问题。即当前国内汽车的维修、美容、保养等服务没有统一的质量考核标准,导致了各地操作程序不一、零部件供应渠道不透明等问题。这造成了汽车服务领域的混乱局面,自然也无法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例如,有关机构发布的《汽车售后服务评价报告》显示,针对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快速增多,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整体质量不高,车主满意度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国内汽车后市场亟需引入新鲜血液,打破现有格局、进行产业重组,以便推动我国汽车服务市场走向成熟,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车主的需求。

正是基于对国内汽车后市场现状的精准把握,滴滴出行才积极进军代驾这一25亿元的小市场,以便借此占有千亿级规模的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主要消费者——私家车车主,弥补业务短板,进一步迈向“交通出行领域的全品类平台入口”的目标。

在代驾业务方面,滴滴也有着诸多优势。首先,滴滴代驾的司机,大部分都是私家车主,这使滴滴代驾可以借助其他业务实现资源的原始积累。因为在滴滴平台构建的生态体系中,快车、专车、顺风车等业务的参与主体,大部分也都是私家车主。同时,滴滴平台的用户也是潜在车主。

例如,上线数月之后,滴滴代驾就借力顺风车业务积累了数百万的车主。另外,滴滴出行庞大的用户规模,也将助力平台把更多的私家车主整合进来,从而推动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化转型,也为滴滴布局汽车后市场奠定坚实的用户基础。。(www.daowen.com)

其次,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滴滴拥有巨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引导混乱的出行市场建立秩序,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以往,国内出行领域拥有120万出租车和高达200万的地下黑车。而监管体系的缺位与迟滞,造成了各个城市出行市场的混乱无序状态。

滴滴出行携互联网的强大整合能力,不断推出打车、快车、专车、顺风车等新型业务,并通过透明化运作和规范化服务,重构了国内出行服务市场,有效解决了“黑车难管”这一出行市场的顽疾,规范了国内出行服务的市场秩序。

另外,强大的融资能力也为滴滴代驾培育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2015年7月初,滴滴出行完成了2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其市场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再加上滴滴在其他垂直类出行服务市场的成功经验,都使滴滴代

驾有着足够的底气去规范和培育汽车后市场。

最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而滴滴更是深谙此道,围绕用户体验推出了智能出行平台“苍穹”,依托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在个性化、多元化的汽车后市场中精准把握每个车主的需求痛点,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数据时代汽车后市场的前瞻性布局。

对滴滴而言,代驾业务只是一个精准的突破口,其背后折射的是滴滴平台对汽车后市场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前瞻性布局,也是滴滴打造一站式综合出行服务平台的重要一步。

图:智能出行平台苍穹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